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利ψ(L,M_L,S,M_s)=f(L,M_L)g(S,M_s)比较简便地推导出(np)~2组态的15个谱项波函数或曰属于谱项的波函数.从而,澄清了有关行列式波函数Φ~i与属于谱项之波函数的一些混淆.  相似文献   
2.
女性视角是张爱玲小说写作中常用的视角。作为故事中人活动场域的营造者、故事的知情与旁观者,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场景的定位还是题材的选取都体现了女性特征;其故事情节往往围绕着某一女性的期待或命运展开,人物性格塑造里也隐含了性别立场。张爱玲小说写作的女性视角具有自我投射、女权意识和形而上意味的艺术形象等艺术特征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化学键的实质:原子核互相排斥,核间密集的电子电荷对原子核施以吸引力,使它们彼此靠拢,最后达到一定的综合平衡。以H_(?)为例,由核间电子云密集与泡利原理,说明H_(?)的电子波函数必然导致其空间部分是对称的,自旋方向是反平行的.  相似文献   
4.
杜瑞华 《天中学刊》2015,(2):100-102
安徒生《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悲剧结局是在步步惩戒中逐渐展现的;惩戒主题是童话故事常见的主题。隐蔽的惩戒主题与儿童的反复阅读现象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神秘与惩戒导致儿童阅读过程中的恐惧心理,进而引发了儿童对作品的反复接触行为;对恐惧的重复,则是儿童建立起社会道德、伦理意识从而进行行为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的文学接受论散见于他的文学艺术批评文章,其要点有三:“前期快乐”是原则,也是接受效果;对人物的“同情”基于“理解”,而“理解”也成为接受者对高水平创作的心理吁求;“认同”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表现,也可作为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之一。在论述方式上,弗洛伊德对文学接受心理特征的分析总是与对文学创作技巧的探讨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6.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围绕"梦"的理论,弗洛伊德揭示了文学家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力和文学"意象"的心理依据。在文学批评上,弗洛伊德坚持采用梦的解析法,主要探索建立素材的变形与创作家潜意识的关联,指明了"性"通往"崇高"的一个出路。  相似文献   
8.
在安徒生童话里,有一类爱情故事讲的是从小发展起来的情感,被称为成长型爱情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往往旅行成为爱情受挫后的并发情节;旅行与爱情情节的有机交融,不仅成功展示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也形成了一种叙事模式。旅行在安徒生童话里还有一种哲理内涵,即其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从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来看,爱情并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旅行情节的设置决定了成长型爱情故事作为童话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就文学发生的心理过程而言,力比多动力说的两个关键范畴是“压抑”和“升华”.“压抑”机制里存在着政治性运作,它在压制人的一些愿望的同时也对其身心形成保护,此外,压抑中还蕴存着文学创造的契机;心理压抑机制的存在说明了文学不可能脱离政治.“升华”谋求的是社会价值的认可,进一步显示了“力比多”艺术化过程中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0.
电子成对能E_p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根据保里原理与能量最低原理.利用电子成对能可以统一地解释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排布.建议在无机化学教材中,当阐述原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洪特规则、分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电子配对法等内容时均引用电子成对能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