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叶紫小说集《丰收》反映的是大革命后的农村革命斗争,而他的一九三六年出版的中篇小说《星》则以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为背景,描写了农村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生活。大革命时期,由于党的领导和整个革命形势的推动,在我国南方的许多省份,农  相似文献   
2.
郭老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个剧本?据我查阅有关资料,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写现代题材的只有《甘愿做炮灰》,上海北新书店一九三八年出版。其它十八个剧本都是写历史神话题材的。这十八个写历史神话题材的剧作是: 《女神之再生》(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湘累》(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棠棣之花》(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三日脱稿)。以上三个诗剧即《女神三部曲》,收入《女神》诗集“第一  相似文献   
3.
杨芝明 《学语文》2008,(6):36-36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我们党的高级将领的形象。沙汀的《随军散记》就是描写我们党的高级将领较早的,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作为创造社丛书的第一种由泰东图书局发行。《女神》是中国新诗创始时期的一颗灿烂的明星。她以思想上、艺术上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五四”新文学的诗坛上,开了一代雄丽的新诗风,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女神》和鲁迅的《呐喊》、《彷徨》一样,在中外享有盛誉,显示了我国“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这部新诗,在广大的读者中,尤其是爱国的青年读者中,起到了“拨动心弦”,“点燃智光”的作用,鼓舞了人们革命斗争的意志。因此,  相似文献   
5.
<虎符>的思想意蕴,有现实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既是一篇讽喻现实的檄文,又是一曲先驱者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诗意赞歌.这三重意蕴内在统一.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二十年中步鲁迅诗"惯于长夜"原韵抒怀三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鲁迅的悼唁、纪念是真诚的,他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爱国主义精神和硬骨头品质,他当之无愧地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步鲁迅"惯于长夜"诗原韵抒怀三首,也以典型实例说明,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伟人,他们的旧体诗虽然具体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各有特点,各呈异彩,能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7.
鲁迅关于《腊叶》的“自述”,许广平、许寿关于《腊叶》的回忆,能启迪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这篇散文诗。鲁迅说过:“《腊叶》,是我爱我者的想要保存而作的。”(1)许广平曾回忆道:“持久而广大的战斗,鲁迅先生拿一枝笔横扫千军之后,也难免不筋疲力尽,甚至病起来了。过度的紧张,会使得眠食俱废。这之间,医生的警告,是绝对不能抽烟,否则吃药也没有效验,周围的人们都惶恐了,在某一同的夏夜,得着他同乡人的见告,立刻,我们在他的客厅里,婉转陈说,请求他不要太自暴自弃,为了应付敌人,更不能使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的时候,即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郭沫若在《东北日报》上发表了《释鲁迅“题三义塔”诗》。编者加了这样的“按语”:“鲁迅先生有一首叫作‘题三义塔’的诗,原句是: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街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读者来信询及此诗涵义,经郭沫若先生代为解释如后。下面是郭沫若先生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学习毛主席指示,使我们感到鲁迅对《水浒》的评论,至今仍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和战斗锋芒。他在《流氓的变迁》一文中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半个多世纪来作为现代文学家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国内研究的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指出新时期近二十年《围城》的研究比此前三十年有长足的进展,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有新的探索,新的特点;然而,《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尚未充分展开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