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暑假,我自费参加了K12举办的一个信息技术学科会议,在那里我碰到了在网上神交已久的柳栋、武健,还见到了陈丽老师。在7天7夜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独地一个人在做,而是有一个团队在努力,同时也感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与研究的肤浅,下决心去进一步学习进修。  相似文献   
2.
2002年暑假,我自费参加了K12举办的一个信息技术学科会议,在那里我碰到了在网上神交已久的柳栋、武健,还见到了陈丽老师。在7天7夜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独地一个人在做,而是有一个团队在努力,同时也感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与研究的肤浅,下决心去进一步学习进修。在好几次与陈丽老师的交流中,她几乎每一次都鼓励我再学习,认为我现在的经验与经历非常宝贵,缺的是系统的理论指导与理论基础。开始,我想直接读硕士研究生。可惜我只是大专毕业,要直接读研究生,只能通过报考。我知道自己考上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1997年,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主营电脑硬件及软件开发。生意基本上还过得去,但很清闲,经常一周半月的没事可做。所以经常靠玩电脑游戏打发时间。一次,电信局发来一个广告传单,说我们可以免费开通上网的账号。由于也是实在无聊,我就让秘书去电信局开通了网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网上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叫B B S。那时的B B S远没有现在完备,是Telnet形式的,用Netterm登录,但照样吸引了不少人。当时较有人气的是水木清华和广东的东莞火树银花第一站。因我是广东人,所以更多地偏爱在东莞B B S上…  相似文献   
4.
1995年,我到了新的单位。工作是学校的计算机保管员,负责校内计算机的管理与维修。学校里配置最好的计算机基本都在我手上,一有时间我就装些新软件来“玩玩”。当时Windows95刚刚推出,我就在机器上安装试用,对W i n d o w s的新版本很感兴趣。那时,学校里的计算机基本上还都只是DOS,虽然部分机器上装了Win32,但Word、Excel等还没有盛行。我在一次整理学校软件库时发现一张MicrosoftOffice的光盘,尝试安装了一下,觉得并不太顺手(当然,那是被W P S的习惯操作所累),但明显感觉到排版方便多了,起码做到了“所见即所得”。学校里来了一位新…  相似文献   
5.
1992年,我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时教的是数学。学校里有几台286电脑,而我恰好在大学期间学过计算机,因此,顺理成章地我就有机会使用这几台“宝贝”了。然而,慢慢地我发现,这几台电脑基本上所有的用途就是校长秘书用来打字,学校里大部分的文件、通知都是从这几台电脑上输出的。秘书一天到晚就忙着打字,做不了其他事情。电脑里装的仅仅是一个系统,然后就是著名的W P S和C C E D。当时学校买这几台电脑,目的基本上也只是这些而已。学校里有一位师兄,他是电脑发烧友,学校的电脑基本上就归他一人管理。原因很简单,秘书只会打字与排版。我来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尚未出台人工智能课程标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统一的课程资源,大部分人工智能读物中的技术复杂难懂,让学生敬而远之。"轻人工智能"理念即为改变这一现状而提出的,它以智能感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通过设计轻人工智能课程框架、梳理轻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与生活与学习深度融合等策略,降低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1997年,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主营电脑硬件及软件开发。生意基本上还过得去,但很清闲,经常一周半月的没事可做。所以经常靠玩电脑游戏打发时间。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微课程的实践现状与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向、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学习方式的角度阐释微课程的理念、特点与意义,展望微课程的应用趋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优秀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最后针对现实微课程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状,基于学习科学中设计研究法的思想,为今后微课程研究建言,以期为微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春,我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师从桑新民老师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在这半年里,我在未来教育研究中心进行了全面的自我反思,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寻找出过往的得失。同时,我不断参加研究生们的学术讨论,虽然自己水平有限,但仍努力去思考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我到了新的单位。工作是学校的计算机保管员,负责校内计算机的管理与维修。学校里配置最好的计算机基本都在我手上,一有时间我就装些新软件来“玩玩”。当时Windows 95刚刚推出,我就在机器上安装试用,对Windows的新版本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