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克里普克及其支持者接受"描述论"以性质描述命名自然种类的方案,并以本质性质代替表观性质对之做出推进。在相关讨论中,自然种类的命名成为关联语言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的纽带。相比之下,HPC更注重从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角度命名自然种类。从语义研究的角度看,命名自然种类需要一定的先验条件;自然主义则要求基于科学探究的经验命名自然种类。诉诸自然种类词项的解释功能,则给出了一种兼顾二者命名自然种类的可能性,HPC为此开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由于隐喻意义具有非字面性等特性,阐释隐喻的意义,需要兼顾隐喻生成和理解的文化背景、情境等诸多因素。历史地看,尽管语义法、语用法等隐喻及其意义诠释方法提出了许多的洞见,但它们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鉴于规范推理主义能够为意义的诠释提供一个通用的框架,并因它在意义诠释之始就涵盖了语境等信息,因而可以用来为隐喻意义的诠释提供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威认为命题没有真值,它只是获得判断的工具,只能从命题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命题;罗素认为命题有内在的真值,并以此标准来考察杜威的命题理论。两人的分歧集中于对信念的诠释。杜威的命题取向应当引起关于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分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及其支持者接受“描述论”以性质描述命名自然种类的方案,并以本质性质代替表观性质对之做出推进。在相关讨论中,自然种类的命名成为关联语言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的纽带。相比之下,HPC更注重从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角度命名自然种类。从语义研究的角度看,命名自然种类需要一定的先验条件;自然主义则要求基于科学探究的经验命名自然种类。诉诸自然种类词项的解释功能,则给出了一种兼顾二者命名自然种类的可能性,HPC为此开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逻辑学既是一门较抽象、难学的课程,也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鉴于逻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逻辑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逻辑典型事例的融汇、逻辑解题技能的训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贯通。  相似文献   
6.
布兰顿在对语言实践的规范意蕴进行说明和解析的过程中,从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继承和批判了包括康德、维特根斯坦、弗雷格在内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因此,具体揭示它们与布兰顿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示布兰顿规范语用学的基本进路和理论建构,对于整体把握布兰顿哲学思想的实质和取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实效、提升法学学生实践分析能力的有力工具.案例是否恰当是法律逻辑学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选择的案例要力求真实典型、与法律相关并具有相应的逻辑可分析性.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除了要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以及择选恰当的教学案例外,还需要在课堂上清晰地呈现或描绘案例、组织学生有效地讨论、做好总结评述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实践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的两种不同形式.实践思维方式从实践出发来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把主、客体看作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整体.逻辑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具有严格的推理关系的线性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两者只有密切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扬长避短,才能有助于人们更彻底地认识实践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威认为命题没有真值,它只是获得判断的工具,只能从命题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命题。罗素认为命题有内在的真值,并以此标准来考察杜威的命题理论。两人的分歧集中于对信念的诠释。杜威的命题取向应当引起关于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分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威认为命题没有真值,它只是获得判断的工具,只能从命题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命题;罗素认为命题有内在的真值,并以此标准来考察杜威的命题理论。两人的分歧集中于对信念的诠释。杜威的命题取向应当引起关于逻辑学研究与教学分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