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向我们提出了重视事物间联系的命题。从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入手,把握本质、分析矛盾关系并正确引导,才能从根本上促使矛盾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方面转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国际国内高教改革诸因素,目的在于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科知识是以学科思维为形式,而以释放不同能量为内容的主客观实践过程的形成物;教育把学科思维转化为个体思维,使知识内化为个体品格。知识内化的本质是人类自我的重塑和对自然力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近几年提出了"新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由先天善性构成的,因而学生的德性是"由内而外地生成"的.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檀教授在回答孙喜亭教授的批评时提出两个理论根据:一是人的"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的遗传"是先天善性的存在根据;二是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相关的原理证明"人性本善"的命题是对的(以上详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檀文).难道"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能证明"人性本善"命题的正确性吗?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大学“革命性”变革。随着变革和传统大学量变的终止,现代大学新质要求学术理念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系统和调整、确认学术性质、功能,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简论人文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文品格的提出在人文素质研究中,理论界许多同志认为是人文知识转化成人文精神的。他们把转化过程用道家(老子)话表述成从“为学”转化成“为道”。转化本身证明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内部的本质联系,设若丢掉其一,人文素质便不是一个整体。因此,人文...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思想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谈了自己的体会。对教育思想讨论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已经开始注意高等教育的“批判、前瞻功能”。在 1 999年 5月份的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上 ,有位同志把它诠释为“社会批判和导引功能” ,立刻引起一些同志的质疑。究竟怎样认识高等教育的批判、前瞻功能 ?我们把自己的一些认识整理出来 ,作为引玉之砖。一、“批判、前瞻功能”的出处和背景1 998年 1 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 :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 ,该《宣言》在第 2条第 3款中说 :2 1世纪的高等教育要“通过对不断新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进行分析 ,加强自己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构成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个体的经验,经验的逻辑过程,是个体形成品格品位和能力层次的基本依据.这一切都是个体社会实践的结果.高等教育若强调培养人才能力,就必须研究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强化社会实践过程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责任感,使人才培养和大学自身引导社会发展的各种教育环节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要求高等教育进行知识创新。我们认为,这种要求包括科学技术行为和教育思想两个方面。试谈一下我们的粗浅认识。一、我们对知识创新内涵的认识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理性认识的总和。这种认识是依据概念来传承的(定理、定律、公式不过是概念的变形或解释)。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