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生命原生悲剧意识作为陶渊明的深层心理基础,探讨了这一深层心理对陶渊明之生活模式的影响。指出:正由于生命原生悲剧意识的存在,使诗人对儒家的价值体系持消解倾向。同时,出于对这一悲剧重负的抗争,诗人构筑起以“真”与“自由”为核心的新价值体系,并在“情”的抚慰下,使生活具备了动人的情愫。从而从深层心理上,探讨了陶渊明之生活模式的动人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庄子》的社会悲剧观、自然的养生与修德功能及游——逍遥的启发意义等三个主要层面探讨了《庄子》对古代山水游风兴盛的推进作用,从而较完整地阐发了《庄子》的山水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并在科学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逐—分析: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天生地长,无父无母,但他身上却有种浓郁的人性因素。孙悟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进行了寻母的努力。观音和罗刹女成为小说中悟空母亲的化身。同时,孙悟空身上有着一定程度的原欲色彩,观音和罗刹女成为其恋母情结或明或暗的情感宣泄对象。  相似文献   
6.
7.
东晋时代,赋体文学中山水描写与写实成分的增加、山水描写角度层面的扩大、描写手法的丰富以及对山水审美的关注显示出山水赋的成熟。题材从都市转向自然山水,描写对象从点状景物转向面状景物,句式由散文化向骈偶化发展,语言风格由铺排藻饰向简易精炼倾斜,并注重对玄理、美学趣味的发掘,这些新因素的出现,无疑是东晋山水赋相对于大赋所呈现出的明显的新变倾向。这种新变与玄学、山水旅游及辞赋意识的进一步自觉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序”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迁,后来又成为一种文体名称。到东晋时期,山水在“序”中有了较大的比重。东晋山水序从文章结构到语言上都具有开启山水小品文的意义,并且这一文体在叙述内容上也有自己的拓展。同时,由于山水序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恰恰使它成为最能体现东晋时代美学追求的文本样式。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小组讨论交流与全班汇报交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许多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想到了实验的正确方法,是否得出了正确结论,很少有教师会去注意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的第1课,也是小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起始课,是《科学》教材的绪论课,因此上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科学是……”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借“吹泡泡”这个学生熟悉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能提问题、会提问题的能力,知道“科学”就蕴藏在身边,蕴藏在周围,并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