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重新分析的理论,认为“动+个+形”结构中的“个”是非典型的量词,也是非典型的助词;这一结构凸显的是“点”;表示一种未然态;“个”除了使“形”体词化的作用外,还表示一种强的肯定语气。  相似文献   
2.
论强调范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厘清了语义范畴、语法范畴、语义语法范畴三者间的关系,简要探讨了有关语义范畴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包括如何构建语义范畴,如何寻求语言形式,采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等。在评述量范畴、选择范畴、比较范畴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强调”这一新的语义范畴,并对其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连字句与甚至句的异同研究表明:"甚至…都/也…"句与连字句在主观极量、主观全量、违反预期三个方面相同,但是"甚至…都/也…"前一般需要语义序列的其他成分出现,而连字句则一般不需要这个条件。不用"都/也"的甚至句可以表达主观极量,但不能表达主观全量,违反预期的语气比连字句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件出发重新审视了国内外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认为明德汉语教学模式属于严模式,而分技能教学模式则属于宽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出三点建议: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有效管理、规范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5.
本对前人有关词的构成的研究作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认为对词的构成的研究应完成一个从结构到建构的飞跃,在研究方法上要强调描写与解释并行。为此,作提出要从动态、立体、全面的视角去分析词的构成方式,这既符合语言学发展的趋势,也是词的构成研究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对词义引申方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运用隐喻理论对词义的引申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从体认引申、空间隐喻、由生理域到心理域、客体域与行为域的相互投射、下位域与上位域的相互投射等方面来探讨词义引申。最后阐述了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中"被"、"让"的分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不会区分和运用"被"字句、"让"字句的现状,笔者运用语法化理论,对"被"、"让"的虚化过程进行比较,认为"被"的虚化时间早,虚化得彻底,这能解释为什么"让"字句一般"让"后不带施事;另外,虽然"被"、"让"都已虚化,但是由于实词"意义滞留"于虚词词形,导致"被"、"让"字句在用法上产生了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北京大学为例,介绍和分析了目前的汉语口语评价体系,并对留学生的口语评价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目的要与学习者的动机相契合,借鉴形成性评价和任务型口试的理念,重视评价后的反馈。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想人师和语言大师,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仅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所编辑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共有21篇(去掉重复的,实为10篇),占293篇必读篇日的7.5%。从整体上看,我们的语文教材已告别了过去以政治思想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为编选标准的模式,逐渐走向“文学即人学”的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本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强调"的不同界定,首次借鉴认知心理学的不随意注意理论,推导出了"强调"的四个特征:异于常规、带有感情(主观性)、主观语义极量、违反预期,并对"强调"作出了认知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