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文而释,因文为训”是我国传注训诂的一贯原则,从传注训诂发端时就存在了。六艺经传和先秦诸子的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种是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例如:“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周易·乾》)“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礼记,礼运》)“咨才为吸;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国语·鲁语下》)另一种是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估。例如:《左…  相似文献   
2.
从价值思维视角进行审视,部分考生在应对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写作试题的过程中出现无主体思维、静态化思维、同一性思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考生在备考2023年高考写作时可结合写作试题的具体情况,运用以我为主的主体性、立足现实的实践性、基于主题的生成性、多维审视的思辨性等写作策略,彰显价值理性,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论郑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玄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献语言学家,是汉代注释领城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郑玄的笺注对中国语言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重视古今词义的对比研究,强调以“今语”释古语,保存了古词古义,为后世释词和辞书义项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宝贵的材料;从实践上建立起了语法观念,是中国语法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开古声韵研究之先声,从声音求训诂,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郑玄是汉代著名学者,一生遍注群经。郑玄在笺注中注意从语法关系上疏通文义,从词在语法系统中的作用来阐明词义,在语词释义、句意串讲中反映出了词的归类和虚词的用法,表现出了词语间的语义关系,以及先秦到两汉的语法变化。  相似文献   
5.
《史记·高祖本纪》中"今为赤帝子斩之"一句,有的学者认为是"(受事主语)·为·宾·动·之"的被动句式,我认为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主动句.  相似文献   
6.
论郑玄《毛诗笺》中的修辞观念洪丽娣郑玄是汉代一位著名的经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一生以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为职志,遍注群经,参今酌古,成果斐然。郑玄的著述主要是笺注。郑玄笺注古书,很注意文献语言的表达,抉隐探微,随文而发,或明举,或暗示,可见他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