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5-200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框架内系统地研究了3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前沿技术进步(FTP)。本文发现:(一)前沿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1996-2002年大中型工业前沿技术进步平均贡献率高达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二)本文归纳了前沿技术进步的四大驱动力:行业竞争、全球化及外商投资、企业产权改革以及经济周期扩张的大环境;(三)通过技术进步贡献率对企业的制度及行业经营环境等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大型企业的技术进步显著高于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速度高于发达地区;开放、竞争性行业的技术进步远远高于垄断性行业。因此,本文认为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打破行业垄断、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是中国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由此所带来的CO2排放问题日渐严重.本文使用引入工业化、城镇化因素的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将CO2排放变化分解为七大因素效应,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1995-2012年30个省份七大部门的CO2排放增长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主导中国CO2排放变化以及造成区域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经济规模扩张是促进CO2排放的决定因素,在绝大部分省份工业化水平低于60%的情况下,经济规模效应仍将继续扮演推动CO2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反观城镇化与经济规模效应的倒U型关系,已有7个CO2排放大省城镇化水平超过60%的拐点,未来由此所带来的CO2排放增长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3.
能源安全与中国节能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与国家安全.中国经济规模的迅猛扩张拉动能源消费强劲增长,经济增长的成本因能源价格因素大幅提高.本文使用完全分解技术分析了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四大因素: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探究了实现中国节能安全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度工业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降低火电比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我国节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技术水平提高,降低能源强度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保障.总之,加大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采取适度工业化政策,逐渐引导经济向第三产业纵深、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实现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需要降碳与减污的协同推进。本文基于中国高耗能行业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构建考虑降碳(工业二氧化碳)与减污(工业二氧化硫)的SBM(Slack-Based Model)效率模型,测度高能耗企业的硫碳减排协同效率。基于硫碳减排协同型效率的测度,将企业划分为产出高效和低效状态下的“硫碳协同”“重减硫”“重降碳”和“减排落后”四种减排形态。界定各行业及行业内部的减排类型,为各行业和各类型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减排政策提供参考,进而解决“低碳不环保”或“环保不低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6.
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新常态”下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本文采用2004-2013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考虑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识别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缓慢,城市间存在两极分化,但在近些年有所改观,继续提高低水平城市城镇化率是摆脱城市差距、加速新型城镇化的重心。(2)工业化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首要动力,尤其对于非城市群城市。(3)第三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新兴力量,特别在城市群城市,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渐由工业化主导转向第三产业主导。(4)对外贸易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业出口产品多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高昂劳动力成本而出现衰减。(5)政府推进城镇化应该适时适当干预,使“土地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