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信仰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素质数育.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从提出到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话题,坎坎坷坷已走到第二十个年头。在这期间,全国各地探索出情境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富有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模式;在这期间,教育理论界开展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和救育综合大改革也已进行了几个回合。但与其它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相比,它的前进步伐显得那么艰难和缓慢。这样一项与国家和个人休戚相关的教育实践,这样一个经过全社会反复讨论在思想上形成共识的教育理念,为什么推行起来这么难?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景润去世,请速回办公室。”读到呼机上传递的这条信息时,我正在报社资料室查阅“863”计划的有关资料,时间是3月20日上午近11点钟。  相似文献   
4.
“陈景润去世,请速回办公室。”读到呼机上传递的这条信息时,正是3月20日上午11点钟。我回到办公室,看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传真过来的300多字的讣告。我们教科文部领导认为,讣告内容太简单,要求我速与数学所联系采访事宜。待我赶到中关村,找到陈景润的家时已是下午3点多钟了。  相似文献   
5.
教育,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纯真梦想、编织着每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和诉求要迫切得多,对教育的质疑和批评也尖锐得多。为什么“减负”减得学生书包越来越重,为什么同在蓝天下,受教育的条件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进入六月、七月,相继高考、中考,教育新闻报道尤受关注。招生指标的公布,考试方法的改进,分数梯段的统计,录取底线的划定……起起伏伏,喜喜悲悲,牵动着多少学子和家长的焦灼之心!在万千家长盼望“独苗”“成龙”“成凤”的今天,搞好教育新闻报道,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近年来,教育报道整体上是健康的,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报道相比,教育新闻报道还略欠张力与灵动。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新闻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报道供应的相对短缺与单调;一方面是时代呼唤强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却时有对高考“状元”“秘方”的炒作……为百年树人计,为国家长远计,加强和改进教育报道势在必行。本期《前沿关注》讨论“让教育报道出新出彩”,选发5篇文章,作者虽都没有显赫的职务,但他们劳作在教育新闻采编和新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贴近实际,靠近基层,所感所悟,真切生动。不饰雕琢话心声,更彰显出经验体会与研究所得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的数学正是为学生将来有较强的应用数学意识打下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课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本文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推进。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范围内有2576个县市实施了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今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全面使用新教材。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不啻一声春雷,令教育界欢欣鼓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新使命。弹指间,“小康”不再只是“温饱”的代名词,而演变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概念。从以物质层面为主的小康,到提出把教育包括在内的、越来越具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党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欲穷千里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