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312"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是在"2+1"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形成的:前三个学期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为主;第四学期实施"工学交替"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第五、六学期以培养学生顶岗就业能力为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12"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高职教师与学生综合实践技能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同时也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校内开展“工学交替”教学实践,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等方法设计学习过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2008年开始,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开始探索在校内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通过总体设计和分步骤实施,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高职制造类专业工学结合相关课程的考核评价,应以行业技能考证标准为依托,将校内技能考证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校内技能考证分理论和操作两张卷,不再安排单独的期末考试,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师型”教师(具有讲师、工程师、技师职称的教师)是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和关键所在,其师资队伍素质决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水平。通过论述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打造“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适应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高职模具专业“工学交替”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背景、实施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重点阐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通过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课堂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和顶岗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潘光永  赵悦  苗盈  古立福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110-111,132
文章分析了教学资源的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针对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基于计算机三维交互技术,设计开发出模具结构认知与拆装虚拟实验室,并应用于模具通识、拆装实训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采用第三代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