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培勤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3):77-77,98
8目前图书馆正处在一个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转轨时期。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打破了图书馆原有意义上的外在形式,图书馆不再只是局限于四面围墙之中。同时,由于网络化与电子多媒体文献的出现,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也使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对期刊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拟对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的发展及收藏结构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期刊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1. 电子期刊的发展概况 电子期刊是一种新型的出版物,它是机读型期刊,即将图、文、声、像等知识信息电子化,存贮在磁盘、光盘…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科高校学报质量低的突出表现是栏目雷同化和大杂烩化,没有能够体现本校学科优势和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栏目,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实施专题化和特色化;二是建立高质量的稿源。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教育美,古代和近现代的教育家、美学家都曾作过一定的研究。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并提出“不学诗,无以言。”我国现代教育上首开美育先河的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值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儒于优美的作品,象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亚里斯多德也说:“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后的安静和休息。”大体依照这些理论沿袭下来的教育美,有时则被误解成了狭窄的艺术教育;它的研究对象就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教育方面了。这自然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教师主体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教师对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把握机遇的到来,重视亚环境的构建是主体创新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创建宽松积极的环境氛围,以唤起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雕凤凰》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含义的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某个道理或哲理寓于一个短小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训。本则寓言,通过描述木匠雕刻凤凰时的场面,说明了应该怎样看待事物和评价人的问题。故事中的含义是由精练的语言、生动的艺术形象构成的鲜明对比来表现的。 作者首先将围观的众人与木匠进行对比。人们听说有名的木匠要雕刻一只凤凰时便一窝蜂地跑来看,当木匠还没将凤凰雕刻完毕时,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啊,简直像公鸡。”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睛说:“雕的一点也不像凤凰,倒像只又丑又笨的鸭子。”其余的人指指戳戳附和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刻凤凰呢!”作者用“一窝蜂”、“七嘴八舌”等词语,用众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不屑一顾的表情,描写了这些观众的无知、无聊的特点。他们对木匠的创作不理解不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社会中,人们离不开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场所,政府和社会要根据个人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文化基础设施,如学校、公园、体育场、影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等,当然也包括博物馆这个文化活动基地。就苏州市区来说,八十年代前仅有苏州博物馆一家,占地8300平方米,陈列面积只有2200平方米,随着社会的发展,八十年代以后推出一批有特色的博物馆,如1986年有了300平方米的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17000平方米的苏州市碑刻博物馆,13000平方米的苏州戏曲博物馆,500平方米的民族博物馆,1989年多了一个国宝钱币博物馆,1991年开放了9410平方米的苏州丝绸博物馆,1500平方米的园林博物馆,1992年又建成了14000平方米的苏州革命博物馆。其中民族博物馆和丝绸博物馆均是中国的第一家。这些博物馆分散在苏州的各个方位,显示着它们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有的价值。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前进,给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博物馆是否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是否真正在发挥其功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是否能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探航于唐诗艺海时,唐代的丝竹声声入耳,它有时委婉,有时铿锵,使人驻足,令人陶醉。一千年前的这些听之有音,视之无形的唐朝音乐,为何人们仍能至今感受到?这当然应归功于唐诗。 首先,唐代诗人善于以声喻乐。他们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或能体会到的声音来描写音乐声,使人读其诗句“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江上歌女弹奏琵琶,乐曲的抑扬起伏,变化多端,描写得精妙无比。诗中用“急雨”“私语”分别比喻粗重沉浊和轻细柔和的声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珠玉相击的声音写出清脆悦耳的音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圆润之感。还以“间关莺语”喻乐声的欢快宛转,以“冰泉”比乐声的悲抑凝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则描写乐声暂歇后的激烈迸发,曲终收拨以撕裂丝织品声响来作比。这些生动恰当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琵琶声声,仿佛感受到琵琶女流露的复杂感情。 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如听万壑松”把琴声写成万壑松涛声,让人感受到琴声的高亢有力。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呜风乱啾啾。”以寒风吹拂枯桑老柏和雏风啁啾乱叫作喻,写出音乐的苍劲古朴和清脆喧闹。 其次,唐代诗人不仅善于以声喻乐,而且善于以形喻乐。他们往往通  相似文献   
8.
高校资料室目前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更新观念,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提高资料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9.
有效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出四点建议:依据教师学习特点组织教育;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进行教育;构建适时的继续教育内容;激发和维持教师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0.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角度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是以校长为核心,以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为主轴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关系场。具体说来,它表现为:学校领导与教师群体或个体的关系,学校领导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关系;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体以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群体及个体与学生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及个体间的关系,学生群体与个体及个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对关系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