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北京乘坐国航班机到达旧金山,然后转乘美联航班机到圣迭戈。一出机场,我便开始感受到圣迭戈的灿烂阳光。半个月过去,我对这里的阳光有了更深的体验。据说圣迭戈全年降水稀少,只有每年的1-2月属于雨季,其他时间根本不必考虑携带雨伞。人们习惯于在阳光下奔走,  相似文献   
2.
王日根 《考试研究》2008,(1):98-111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失意者中的许多人转变为私塾中的教师,塾师成为当时社会一个庞大的阶层,尽管这些人的经济地位相差很大,但却在总体上、客观上促进了全社会教育的普及。此外,许多落第者走进三教九流之中。科举制度由此突破了选官的局限,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自创立之后,越来越走向制度化,考试的各个环节、程序逐渐严密起来,由于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心态变得更为复杂,各种加诸科举考试之中的神灵观获得了存在乃至大行其道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中国学研究中关于中国地方史的研究,在反思费正清中国整体研究、立足于官方的中国政治运行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将关注重点转向中国地方性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立足于省、县乃至乡域等地方视角,对王朝制度在地方的运行与效果、城乡地方性社会组织与跨地方性社会组织、城乡地方、社会生活、城乡妇女社会生活、民众运动与社会阶层、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文化与消费等较广泛的领域,进行了既具有理论色彩、又颇见实证性的研究,出版了一大批代表性著作,显示出美国中国学紧随时代潮流、不断自我超越及壮大发展的景象,这些均激活了研究者的思维,彰显了历史学的学科魅力.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美间学术联系渠道的畅通、美国中国地方史研究者能深入中国社会实际、实地观察、查阅官民档案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几代移居美国的中国学人或由美国学成归来的学人们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美国中国地方史研究具有主流话语色彩,对中国本土地方史研究影响明显,我们仍需对其生成背景、脉络演进及得失加以厘清,避免跟风式的注脚性研究、视野和范围狭窄的碎化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樊山政书》是樊增祥(1846———1931)担任知县直至布政使期间的为政记录,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内容甚多,包括教育经费的筹措途径、教育行业的管理与人才的选拔、"存古"与趋新并重思想等方面,体现了晚清时期地方官员在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时的积极有为,亦为我们理性、科学地对待社会变迁中的新旧思潮,有效地解决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一致的目标追求,都成为其时政治统治权威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尺。但目前的高考又与古代的科举制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再像科举那样仅是选拔官员的考试,而成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入门考试,但高中生经高考进入大学也不是人才成长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对待高考及其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一方面必须维护高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则应该理性地对待高考,去除一些过度看重高考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方面,学术界已对清代海疆总体政策、海权、海防、海洋贸易、海洋移民、海疆产业开发、清代盗匪、海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表现为割裂清前期与清中后期,较忽略清代世界历史背景下民间因素在海疆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海疆政策与海疆开发实践之间的差异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政策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存在明显断裂,对外文文献的整理、翻译仍显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清代海疆政策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清代海疆政策对此前海疆政策的继承与更新、清代海疆开发中民间力量时常先于官方、取得成果后由官方接收等特征加以清晰的梳理;且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清代移民政策与海疆开发、清代海防政策与海疆开发研究、清代海疆政策下的海洋产业评估、清代国家的海洋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傅衣凌先生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创立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示了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广辟社会史新的史料来源,凡土地契约文书、家谱族规、私人帐簿、书信、字书、辞书、碑刻、方言书乃至遗存的社会习俗等都加以留心,以补充正史史料的局限,从而对中国传统社会官民关系、阶级关系和传统社会变迁的新旧因素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傅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取社会史的研究路向,体现了整体史的学术视野,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日根  张霞 《教育与考试》2012,(1):38-41,61
沈艾娣博士主要依据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加上其他地方史志,并辅以自己的实地寻访,对于生活于19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中叶山西太原乡下的及第举人在科举社会逐渐消逝时代的各种境遇进行了细致的白描。其中揭示出身处乡间的刘大鹏对科举制度变迁反应的迟钝、面对社会变迁形势而体现出的对儒家思想的坚守以及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生活而被迫不断退却的人生历程,阐明了人生历程背后的心态史以及心态与人生走向间的相互关联,可以说这是一本很细腻、很有深度的个案研究著作。因为个案研究案例独特,因而其中彰显的悲剧性或许只能揭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个人的成败固然有时代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个人的心态、品行与抉择均存在差别,且影响是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华族是一个仅有100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但在菲律宾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却超过1/3,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菲律宾华人社会,各类民间性教育投入丰富,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本文仅依据笔者对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实地调查,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描述。在菲律宾,商界的命脉基本被华商所控制,如陈永栽、施至成、杨应琳、吴奕辉等都大量投资教育。大商人投入更多的利润用于兴办大型教育设施,中小商人也争先恐后地依据自己的实力设置小的教育设施,形成竞相办教育的局面。由于社会复杂,环境的变迁,商场经营中成功者虽然很多,但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