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商法学属实践法学。为实现民商法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使用情境教学法,必须完成情境教学的创意——教学导言创意、教学内容创意、教学方法创意、教学艺术创意,以最终实现民商法学教学理论的超越——美感超越、效果超越、人格超越。  相似文献   
2.
在法学高等教育中,本科人才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直为法学界所关注.培植法学本科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既是培植其个人发展与人格超越的能力,也是培植其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的能力。具体培植路径包括综合能力、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植。  相似文献   
3.
法学硕士生的学业能力可定位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就宏观而言,是指其学习定位、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就微观而言,是指其学习状态、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法学硕士生学业能力的审视,既是对其自身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审视,也是对法学高等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而法学硕士生的就业能力的培植,则应注重职业信仰能力、法学研究能力、法律实务能力的综合培植,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学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WTO对法学高等教育的要求 1.WTO对法律改革的要求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发生过两次法律变革.第一次发端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为促进民商事交往及引进外资,我国相继制定了<民法通则>及<外资企业法>等法律.第二次以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着手制定了涉及企业、金融、证券、房地产等制度的相关法律.毋庸置疑,当中国加入WTO后,必将揭开第三次法律变革的序幕,并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商法学属实践法学.为实现民商法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使用情境教学法,必须完成情境教学的创意--教学导言创意、教学内容创意、教学方法创意、教学艺术创意,以最终实现民商法学教学理论的超越--美感超越、效果超越、人格超越.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修养之我见王歌雅在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高校校园的背景下,对教师修养进行多方位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修养,应当是教师思想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结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的综合体现。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修养的基础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7.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与其说是教师的天职 ,不如说是教师的承诺。该承诺定位在三方面 :对学生的承诺 ,是希望不误人子弟 ;对人民的承诺 ,是希望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对祖国的承诺 ,是希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然而 ,教师的承诺绝非仅是一腔热血 ,满怀激情 ,它需要依靠聪敏而空灵的悟性 ,深刻而审慎的理性 ,恒久而弥坚的韧性 ,需要悟性、理性、韧性在教学环节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悟 性顿悟 ,指对知识内容的领悟和对生命内涵的感悟。顿悟的过程 ,是教育者传播智慧的过程 ,也是教育者发挥悟性作用的过程。悟性 ,是成功教育的基础。1.科学讲授教…  相似文献   
8.
民商法学属实践法学。为实现民商法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使用情境教学法,必须完成情境教学的创意——教学导言创意、教学内容创意、教学方法创意、教学艺术创意,以最终实现民商法学教学理论的超越——美感超越、效果超越、人格超越。  相似文献   
9.
法学硕士生的学业能力可定位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就宏观而言,是指其学习定位、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就微观而言,是指其学习状态、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法学硕士生学业能力的审视,既是对其自身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审视,也是对法学高等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而法学硕士生的就业能力的培植,则应注重职业信仰能力、法学研究能力、法律实务能力的综合培植,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学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