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给了我们什么?文/王瑜元编者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是否想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受到来自于孩子们的教育、孩子们的回报呢?北京市西城区骨干幼儿教师专题教研组,就此展开了一次有益的讨论。现将王瑜元老师整理的一组讨论文章刊发如下,以期引起一...  相似文献   
2.
“幼儿也是引导者!”这是课程实验园姜兰老师发自内心的感叹。 班上开展“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时,姜老师没有想到,幼儿对飞机竟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幼儿的航空知识是那样丰富,思维是那样活跃。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姜老师的眼界在不断开阔,思维也灵活起来…… 在进行“北京市幼儿园课程方案实验研究”的3所幼儿园里,有这种切身感受的又何止姜老师一个人!在以快乐与发展为核心的幼儿园课程中,真正成为活动主人的幼儿,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着成人。在幼儿的引导下,教师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适合孩子;在幼儿的引导下,师生正一起愉快地成长、进步。 一、把引导的权利还给幼儿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动机、需要、经验确定着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从这个意义来说,幼儿是一个灭生的引导者。然而,他们的“引导权”却被成人有意无意地剥夺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贯彻实施引发了幼儿园工作的深刻变革,实现这一变革,关键在教师。观念转变是教育改革矢志不渝的追求,这种转变主要发生在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念对自身行为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对新《纲要》的学习与实践.“做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已成为首都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纵观老师们的体会、收获.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反思开启了教师走进新《纲要》的大门.使他们迈向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幼儿身心的发展过程和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幼儿身体和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设计的集体教育活动能与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密切联系:活动目标来自矛盾的存在,活动过程体现矛盾斗争的过程,活动结果...  相似文献   
5.
四、鼓励、引导幼儿参加实践活动,并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实践活动对幼儿极富有发展价值。是否承认儿童应该在活动中发展,并且是主动发展,这是新旧儿童观、教育观的根本区别。许多社会行为规范问题不是靠说教能解决的,只有实践才能解决。一位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小...  相似文献   
6.
王瑜元 《学前教育》2014,(11):22-24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故事”似乎成了幼教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探索学习故事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撰写学习故事的行列。早在2007年,我就开始研读来自新西兰的“学习故事”。今年,我又有幸拜读了北京市西城区幼儿教师撰写的数篇学习故事。几年来,我一直在品味“学习故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大约30年前,我,一名半路出家的幼儿教师,首次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而且是在全国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就是那一次,我结识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亲密伴侣——《学前教育》。翻开珍藏多年的杂志,一桩桩往事让我沉醉,一段段情思令我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8.
☆宝宝在幼儿园 △健康 情绪愉快( )、饭量均匀( )、能按时入睡( )懂得避开危险( )。 体育锻炼不怕苦( )、动作协调( )、有力量( )。  相似文献   
9.
为激发教师热爱幼教事业的内部动机,并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北京市西城区骨干教师专题教研组开展了“像幼教专家那样去思想,去生活”的活动。带着这种信念,教师们在生活、工作中确实有了全新的感受。“专家”的身份给了教师积极的暗示,有利于他们从独特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发现问题,正确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教师的触动要比外部奖惩更为强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这里刊登的是这些“幼教专家”的体验文章。  相似文献   
10.
请老师、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讨论: 1.为什么宝宝有时在幼儿园和在家表现不一样?这种情况怎么办? 2.请对下面几个小故事谈谈看法: ①中班的王老师对爸爸说:“科科说话口齿特别不清楚,您是不是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爸爸说:“没事儿,我小时候就是大舌头,也没治,现在不挺好吗?”爸爸这样想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