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齐桓晋文之事》章是《孟子》一书中阐述孟轲的“仁政”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孟轲的论辩文章的写作风格。结合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题目,确定教学目的如下:一、通过课文,了解孟轲的尊王贱霸,“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仁政”理想,认识这种主张和理想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因素;二、了解孟轲的论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历史事实,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牢记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贡献力量。(二)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二、时代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并于12月13日占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在日本军部一小撮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