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存在道德教育理想化和道德要求过高的问题。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是以最高的道德境界要求一般人,甚至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出现了理想泛滥、规则贫乏的局面。这种道德教育在当今多元社会的背景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学者们在解决我国道德教育所存在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祝郁 《上海教育》2012,(Z1):28-29
学校文化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一起工作和学习而积淀下来的关于学校规范、价值、信仰、传统和礼仪等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这是一条活动着情感、社会习俗和行为的河流,在学校内部不断地流动着。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只不过有的还处于自发状态,但如果不能将本校文化明确地提炼出来,不能使之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则不能到达文化的自觉状态,也就不能直接作用于学校并促进学校的发展。2004年,迎园中学开始进行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现有的价值理念进行细致的梳理,并构建三个系统,即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这三个系统中,理念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包括学校的文化定位、愿景、校训、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群体价值观、校风等。行为系统是理  相似文献   
3.
祝郁 《上海教育》2014,(4):62-63
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上海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作为一所普通初级中学,迎园中学也不断地随着基础教育的脉动进入了课程改革时代。在课程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的课程改革共同体;建立了一种共同的课程愿景,即建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了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将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实现学生过程性的学习信息记录和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科学的评价.学校在如何记录和利用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方面进行了探索,包括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资源使用情况、从学生作业和学科学习时间、从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环节中的同步率、从学生对于课堂素材的选择,阅读时长、顺序等角度来开展教学评价,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祝郁 《上海教育》2013,(36):44-44
曾几何时,我们的课程改革提出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可是现在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大多数学校所做的更多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去适合同样的课程。十一学校和育才中学当前都在致力于通过课程改革,打造丰富的、高选择性的、自主能动的课程,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适合他的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卡门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被管理者被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这些学校中存在着的一定数量的“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和“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也就是教师“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8.
自从1968年杰·唐纳·华特士(J.DonaId walters)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1]并出版了<生命教育卜书以来.生命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徐力杀母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事件等一个个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自2007年起,我们学校围绕着<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开始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试图以春风化雨的力量.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使教育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科有整体与系统的把握是学校发展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教师对学科有整体与系统的把握,才能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对学科有整体与系统的把握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教师对学科有整体与系统的把握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从生命教育的理念追求、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教师的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详述了一所学校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