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反问句中嵌入多重否定,是句意理解的难点之一。1998高考全国卷6题的语病辨析即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原题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A、B、D选项略)”该句是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由于是反问中嵌入了多重否定,理解的难度增大。究竟句意是“需要学习雷锋”还是“不需要学习雷锋”?恐怕非揣摩再三不敢断定。考生受时间限制大都推敲不定而“跟着感觉走”,错误率高。有没有快捷、准确的判断该类句型语意的方法呢?有,这就是“符号法”。所谓“符号法”…  相似文献   
2.
第1507期《足球》(2001年10月29日出版)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一条新闻:“足协悬赏米卢,寄望进十六强”。看了标题不由一惊:米教头犯事了?细看正文:“目前,中国足协正在考虑与米卢之间签订一个补充条款,即如果米卢将中国队带进了十六强,中国足协将发多少奖金给米卢。”原来如此。对米教头的担心总算释然。掩卷而思,仍觉得有话要说:“悬赏”:“用出钱等奖赏的办法公开征求别人帮助做某件事:悬赏寻人、悬赏缉拿。”(《现代汉语辞典》),《辞海》解释为:“出具赏格,招人应征。”“悬”在此是公开揭示之意。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3.
回家     
明月朗照在李白的故乡,梅花开放在王维的窗前。古人已经把家的意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还能说些什么?今夜床前无月,院中窗下无梅。萨克斯在固执地低吟,它知道我的心思。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小令;人选初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又在高中语文第五册《谈白居易、辛弃疾的词四首》(朱光潜著)中加以赏析。本文拟对朱先生的赏析及教参的分析提出两点异议:一、“别枝”一词解人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句中的“别枝”一词,历来众说纷纪。主要观点有两种:1.“别”为“离开”。“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开了树枝,把枝上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5日第12版《残本情趣浓》中有这样一句话:“传统的藏书家,时于珍本善本写本抄本校本之类,绝对是苦心孤诣挖空心思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而时残本,大抵是不屑一顾的吧。”  相似文献   
6.
一 有人说:互联网把人分成两类——上网的和没上网的。我说:世界杯也把人分成两类——球迷非球迷。 球迷总想对非球迷说:不懂足球,你简直白活了! 非球迷对球迷的评价则是——“神经!”我,一个性格内向、言行拘谨,常自诩“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人,恐怕与如醉如痴、亦癫亦狂的“球迷”无缘了。然而,我却与中国足球和迷卢教练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七一前夕,湖南电视台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制作了一个专题片,节目主持人在介绍这个专题片时,多次说道:“这是我们湖南电视台为党的八十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应该说,这个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节目不愧是献给党的生日的一份“厚礼”,但是,这句话从主持人口中说出来,却让人感到别扭。为什么他们明明献了厚礼,“我们”却不能“献厚礼”呢?词语的运用不仅要把握词义,还要了解用法,包含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语境等等。汉语词汇中的敬辞和谦辞就是一种带有特殊语境限制的词语。敬辞,是带有崇敬意味的词语,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材《论积贮疏》课后练习题一:“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教参》的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2.国胡以馈之?3.何招而不至?”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理由如下:一、语气不合题意。以上三例不属于陈述句中的否定句,是疑问句中的反问句。在教科书中,以上三句句末均用问号。因此,把它们作为“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显然是错误的。二、举例不够典型。“宾语前置”是古汉语变式句常见句型之一。按照古今语法的一般句式,宾语总是放在谓语的后面,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谓语的前面,这就是宾语前置…  相似文献   
9.
清人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论及夸张修辞时,曾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史记·蔺相如传》写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一是《晋书·王逊传》写王逊“怒发冲冠,冠为之裂”。陆认为前者是“描摹传神之笔,事虽虚而不觉其虚,弥觉其妙”,后者“则近于拙矣”。相同的夸张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满怀眷恋地叙写了书斋“项脊轩”的环境陈设,喜悦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室外“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