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米舒 《华章》2007,(Z2)
古希腊哲人曾呐喊:"要认识你自己!"一个人真的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吗?事实上,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还真有点难。不少人的自知之明是有欠缺的,大多数人往往估高自己,而一部分人却很自卑。季羡林先生是个大学问家,他经常像鲁迅先生一样剖析自己,但他到了晚年,认为自己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  相似文献   
2.
汪国真的诗,曾在我们的校园中风行一时,学生称他为纯情诗人。谈中国的校园文化,不可不谈汪国真,尽管今天“汪国真热”早已过去,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似乎可以循着汪国真的小诗,寻觅到校园流行诗发展的踪迹。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离不开比剑抡刀。初读武侠小说的中学生,一定会被其中的刀光剑影所吸引,那种紧张的气氛确实令人提心吊胆,也令人大开眼界。但读过几年武侠小说的读者终于恍然大悟,真正的大侠并不是一流高手,令狐冲在《笑傲江湖》是排名第89位;江鱼儿在《绝代双骄》中更是屡战屡败;《鹿  相似文献   
4.
爱读金庸、吉龙小说的读者。常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本人就有这样的体会: 原想看完这一章,下一章明天再读,但扣人心弦的情节,叫人忍不住又想再读一章,直至一口气把小说读完,方知东方已白。这大概就是小说悬念的作用。小说的悬念是如何设置的?作者可以人物的命运来作线索,也可把情节安排得扑朔迷离。在这方面,金庸、古龙都是高手。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我常常应邀去一些中学举办“读书讲座”,每次讲完之后,便留下10分钟时间,允许同学自由提问。不少同学都提出了如何看待今天学生中的武侠热问题,有的问我:“您如何看待陆小凤?”有的则要求:“请您分析一下小李飞刀这个人物典型。”等等。对于中学生热衷于读武侠小说的社会现象, 我觉得应该给予引导而不是单一地禁止。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郭靖、令孤冲、韦小宝这些文学中的大侠,已经成为中学生熟悉的艺术典型,他们谈起这些大侠,如同谈起生活中的朋友。对此我们决不能熟视无睹。武侠中的大侠为什么能成为中学生心目中的  相似文献   
6.
我在上海一家报社当编辑,常有中学生为我撰稿,也有一些中学生写信给我,询问如何为报社投稿。我给他们复信.让他们写一点生活小品,而不是杜撰一些自己也不了解的内容,或者一动笔就写长篇小说。我想,这是中外大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共同经历。一个作者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最有发言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也最易有感而发。有的中学生说自  相似文献   
7.
在大街小巷的书报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时尚杂志,这些杂志的封面一个比一个靓,其版式相当现代化,图片多而文字短,据说这是今日时尚杂志新潮流. 但买回家细看,发现这类杂志有一个共同的流行病:不少内容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特别是情感类故事,不少是在网上看到过的.  相似文献   
8.
司马相如是汉赋大家,但他的大名在民间不胫而走,源于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人很聪明,又长得英俊.他原来的名字叫犬子,因崇拜战国时的大臣蔺相如,自己把名字改了.  相似文献   
9.
读书如望月     
读书如望月,是清人张潮的比喻,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厅,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此言颇妙。月亮历来是高洁的象征,曹丕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张若虚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但月亮又最能引人思味,如李白说“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说得最明白,“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商合”。望月而徒生感慨:广寒清虚,琼楼玉字,嫦娥起舞,月兔捣霜,良辰美景,才子折桂,都令人引起美的遐想。但月圆月亦缺,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什么小说最流行?从书店与出版社提供的资料来看,是新派武侠小说,也就是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最受欢迎。金庸一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先是在港台出版,红遍东南亚,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必定知道金庸的名字。后来又传到大陆,几乎每一本都由两到三家出版社争相出版,每次印数都在10万册以上,如《射雕英雄传》前后印了三次,印数高达100万册(盗版的不计在内)。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更是畅销书,小李飞刀,成为人所共知的一个名字;他的作品则由三五家出版社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