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保证教育意义的最终生成。对话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通过师生对话进行知识共建的教育意义共生过程。它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有助于消减师生矛盾,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在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平等是起点,对话是过程,理解是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
书写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生的书写状况却不容乐观。面对这个现状,如何认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书写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而正确地开展书写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首先需要的是学校和教师观念的更新,其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唯此,基础教育阶段的书写教学才会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和主阵地,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不断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耍作用。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甚至是搞好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然而当前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始终以此现状延续下去。那我们学生的书面表达,甚至是口头表达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在结合自身实践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实践性作文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下民族杂居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处于"学生无写作兴趣、作文无内容、思想无自我,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成效不佳、作文评价不科学"的现状.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汇一体"完人(whole person)的人本主义思想,可以为当下民族杂居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提供应对思路.在民族杂居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培养兴趣"、"作贴近生活的文章"、"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复活》与《玉堂春》的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挖掘特定社会背景下人性的闪光点,揭示社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从而赞扬人物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念,进一步发掘中西文化的神韵和风采。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同时,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达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交往与联系,反映着教学活动的规律性。从多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育中积极主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感情融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①但是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师生之间相处的情况不是很乐观,矛盾在不断激化,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敌对关系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迅速融入了语文学科领域中。语文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也全方位的呼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但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多方面的排斥,一些关心语文教育发展的人士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潜在价值认识得还不够。本文从“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描述入手,全面论述了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子诗教美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孔子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上。孔子诗教美 育思想的教材观表现在他以不偏不倚的心态选择诗作上;教学观表现在他把诗教同音乐结合起来和主体必须站在仁德的角度来审视诗歌的美感上;学习观则把学诗必须和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思想上。孔子的诗教美育思想博大精深,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10.
孙莉  翟启明 《辽宁教育》2009,(11):10-12
自我实现可以归结为一种使人的内在潜能不断得到释放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而非“他人”。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实现不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否定和对另一个世界的执着追求和迷恋,相反,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个体不懈的努力,使自身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状态之中.它寻求的是真我.而非“他人”。本文试图从自我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教育的指导作用出发,重新审视人的自我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