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课文后的问题,大多揭示了阅读该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了课文必须正确解答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对一些问题作了改编,使问题变得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有利于启迪思维。讲读课教学中结合改编题的研讨,会使讲读课生趣盎然,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改编的方法有: 一、化直为曲。课文后的问题大多是按常规直接发问,特点是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容易回答,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深刻思维,对这类提问,我们可进行化直为曲的再加工,即不直接发问,而旁敲侧击,绕道迂回。如《跳水》课文第一题第三小题“当孩  相似文献   
2.
我县使用苏教版小语教材已有几个年头了。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是怎么使用这套教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全县所有的中心小学,随堂听了数十节语文课,发现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这数十节课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深挖细析型——这种课的显著特征就是教师问得多,讲得细,  相似文献   
3.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思想,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一段写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含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同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以提纲形式归纳段意归纳段意,旨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段意  相似文献   
4.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段写了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符合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用不完整的句子归纳段意,段意应该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词或词组。后者只能用以编拟文章的提纲或小标题。段意与提纲及小标题共同点——都是对课文内容分段的概括。不同点是:段意是对一段内容的简缩或基本概括;提纲则是用短语对该段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