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引入双激励控制线方法构建了双激励控制线动态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科技活动在时间上的离散和动态集结,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的10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在2004-2008年的科技活动进行了动态实证评价,有效揭示了各评价对象在各时间点上的“激励”与“惩罚”面积及演变特征,反映了时间、空间等因素与高校科技活动的演变关系.通过计算各指标的敏感性系数,找出了敏感性权重属性指标.结合研究型大学科技活动特征,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科技活动投入与科研成果产出之间的互动机制,从时间角度分析了10所研究型大学的动态演变轨迹,揭示各高校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各高校科技活动差异的原因,从属性指标权重影响角度找出敏感性权重属性指标和临界条件,提高了排序结果的准确性,为研究型大学科技活动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2.
陕西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末,历经20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归纳陕西高职的基本情况,梳理2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事业发展的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和面临环境,为"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总结并回顾陕西高等职业教育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归纳梳理了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做了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等推动陕西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GERT网络模型.并以某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为研究对象设计参数,进行仿真求解,得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周期、实现概率等相关特征。在所构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GERT网络模型基础上,对人才成长的政府扶持政策进行政策实验,对比政府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各阶段给予支持时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到政策的最佳扶持点和程度:即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种子”的萌芽期进行政策扶持,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成功率;政策支持发展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则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丰富的物质生活已不再是追求的唯一目标时,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变得愈发强烈.于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凸现出来:富裕起来的农民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该怎样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此,我们利用暑假时问,对家乡(河北省玉田县)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分析,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宏观管理理论,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管理,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可推动图书馆学习力的提升,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并赢得用户与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这也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学科技活动的特点,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反应时间、空间等因素与大学科技活动的演变关系,引入激励控制线构建了双激励控制线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将离散信息的动态评价问题转化为连续信息的动态评价,实现对科技活动在时间上的离散和动态集结,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的10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在2002—2009年的科技活动进行了动态实证评价,通过激励控制线引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各研究型大学在各时间点上的"激励"与"惩罚"面积及演变特征,结合评价结果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高校科研成果动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研成果的复杂性,从表现形式视角建立了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科研成果在时间上的离散和集结,运用带有激励偏好的双激励控制线方法,建立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7省2004-2008年的高校科研成果进行了动态实证评价,计算出了各评价对象在各阶段的激励和"惩罚"大小,较好地反映了7省科研成果的动态变化.最后结合计算结果,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了7省科研成果的差异性,剖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给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