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贵刊在2003年第1期的一篇有关板书的文章,看后感受颇深.在多媒体深入教学的今天,板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上课时教师很少使用粉笔来板书,而是通过鼠标几下简单的点击,便完成了板书的内容.在此,笔者提出应对粉笔板书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多数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化学知识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在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千变万化的化学问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甚至不知道应从何处下手。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化学知识好懂但题难做 ,而放弃化学学习的 ,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问题。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 ,要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化学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等。一、知识条件化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相似文献   
3.
情感交流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适时地融进自己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感情和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有多种途径 ,教师的教学必须找准切入点 ,抓住关键 ,进行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能力。一、以典型知识点的教学为切入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核心作用。在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的同时 ,借助典型的知识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维和知疑、质疑的良好习惯。例如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氯气》中的典型知…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 电离平衡1 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 .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 ,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 ,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D .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弱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 ,正确的是 (   )。A .CH3COOH =CH3COO- +H+B .NaOH =Na++OH-C .KClO3K++ClO3-D .BaSO4 =Ba2 ++S2 - + 4O2 -3 氨水有下列平衡 :NH3·H2 O NH4 ++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改变下列条件 ,平衡向左移动 ,且…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中生,特别是刚上高中接触材料解析题时,往往感到非常棘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答题抓不住要害,失分很多,如果不能很快的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话,会造成学生一遇此类型题就发怵,进而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当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撰文述之,以供大家参考。材料解析题是指向考生提供一段或一组历史材料并提出若干相应的问题,让考生阅读理解后回答的题型,是高考三大题型之一。一般情况下,题目所提供的材料类型有: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图片材料等几…  相似文献   
7.
习题解答中的观察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子弟学校王会礼董素霞笔者根据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对解题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的几个方面作以简要讨论,供参考。一、对化学式的观察一些习题往往涉及多个化学式,或者虽只涉及一个化学式,却是教材上没有或课堂上没见过的。此类题只要...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转化为多种信息输出.其最主要特点是具有多向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联系越多,发散越广.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编拟的习题必须能激发起学生多向、灵活和独特的思维.例1.联系已学知识,写出镁和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镁和氨直接作用生成什么产物是学生未知的,是较难设想的.我们可以由已学过的镁和氨的性质,由初始状态的镁和氨开始搜索,化为下面二个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得正解:解此题的分析技巧为“化生为熟”,从而“难题易解”,实质是个发散思维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