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晓萍 《广西教育》2013,(45):70-71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被划分三课时进行。分数乘法(二)的内容就一句话: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意义呢?是通过告知迁移还是其他途径?笔者认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一定要从算理上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化:适应高等教育中文化多样性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国和新西兰高等学府个案的基础上,本文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如何适应日益增加的文化多样性提出了新途径--新马克思主义的跨文化化.笔者的个案研究表明新西兰的高等学府在满足留学生的需求方面鲜有合适的对策.笔者建议高等学府不应只是容忍文化多样性,而应在国家和教育机构政策法规的制定上重视跨文化主义的原则,发挥跨文化主义的积极作用,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中文化多样性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得很绝:材料对文章而言,“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显手段,何处设施?”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到最头痛的恰恰正是材料问题——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随手拈来信手写。究其原因,前者是不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后者是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为案例,用新马克思主义的跨文化化方法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校园多元文化顺应问题。基于对新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跨文化化/跨文化主义的剖析,文章指出为了能在包容的文化态度基础上往前迈出一步,为了更好解决多元文化问题,政府和高校在制定国际化政策时应参照新马克思主义跨文化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比较了英、汉形容词在形态特征、词序、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处理英、汉形容词翻译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习语即“经过长时间在使用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Idiom即:“Under'idiom'we include peculiar uses of particular words,andalso particular phrases or turns of expression which,from long usage,have become stereotyped in Eng-lish.",就其广义而言,习语包括俗语、成语、谚语、俚语、格言等,汉语习语还包括一种结构特殊的歇后语。习语一般具有结构严谨、形式简练、含义精辟、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蒋晓萍 《现代语文》2005,(11):104-105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一方面,学生怕写作文,因为作文的命题、体裁和写作要求,都是由教师指定的,学生只能据此而作,写作思维完全囿于教师的限制之中,学生缺乏写作欲望却又不得不为之;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怕改作文,面对一二百篇作文要修正、眉批和评语,令许多教师一筹莫展.为了按时完成批改任务,对一部分作文只能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介绍几位英国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入手,阐述了西方古老神话典故在英诗创作中重要的文化隐含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思维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中国的具象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就是重要的区别之一。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哲学溯源,在文化表征上也各不相同。这种思维模武的差异给跨文化翻译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译者采取相对应的手段来灵活处理,才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翻译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习的艰难,“万事开头难,但一切从头做起”,让实习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并通过探讨教师的需求分析,包括认识自我、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艺术、认识课程与教材、认识教育和教学管理、认识课堂内外教学活动、认识相关学科等;论文最后从建立实习档案、撰写实习报告和开展实习评价的角度讨论了教学实习的评价问题。以期提高实习生对教学实习的认识,为他们走向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