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国内多所工科院校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业成绩的学生为被试,使用Student’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Quality(SEEQ)问卷的中译本对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运用因素分析提取其因子,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工科院校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业成绩学生对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验证SEEQ的问卷在工科院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总体由七个方面构成,且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SEEQ问卷在工科院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业成绩学生对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分别体现在不同的因素上。  相似文献   
2.
契约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契约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出发,论述了契约化学生管理的模式,阐述了契约化学生管理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割析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改革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分析整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后,指出在目前阶段高校内部改革制度创新路径应当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而不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以认识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高校内部改革,制度变迁的主体是高校和高校师生.为避免制度变迁低效率,甚至失败,应加强政府与高校的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高校中学生社团的定位及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出发,讨论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生命教育内涵之间的关系,探究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的实质性意义,以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加以深思,进而推动生命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体系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8年以来,美国联邦学生资助体系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一体系所带来的贷款化、多样化、市场化等倾向也引发了一些问题,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又使这些问题变得日益棘手。本文在概述美国联邦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冲击及其对该体系构成的挑战,介绍并评述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回顾了浙江独立学院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制度的深层结构、制度自身以及行动者三个因素入手,阐释了浙江独立学院发展变迁的逻辑,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深层结构、独立学院发展的路径依赖以及独立学院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得出结论认为:浙江独立学院的产生受制于宏观的"制度的深层结构",其产生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是政府、民间、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本身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外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通过对国内外多校区大学办学的经验及模式的考察,就中外多校区大学办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各种管理模式的长处和不足。多校区大学管理要树立“一个大学”的管理理念,要明确各校区的功能定位,根据多校区大学办学的需要采取因地、因时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助学金政策是保障贫困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最主要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的最大的助学金项目--佩尔助学金项目,在出台背景、政策文本、执行过程和实施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特色,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在完善国家助学金项目方面,我国中央政府应增强财政责任,完善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和审核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以C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A大学Z学院的发展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试图以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为线索梳理该学院的发展脉络,呈现一种外生型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构建过程.文章认为,对于高校这种相对具有较强制度惯性的组织而言,一种具有优势地位的制度是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强制地构建起来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影响制度变迁的核心要素,学校合并事实上是相关院校之间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和权力结构的重新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制度间对组织成员的利益分配问题,重视变革成本利益补偿问题,则制度变迁过程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