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明:1.榜样教育、评价能力及其交互作用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2.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榜样教育的有效方法。一实验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自然实验和量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二)被试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根据平时“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在其评价结果水平相当(经检验,差异不显著)的两个班,抽签随机选择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班共79人。其中实验班39人。对照班40人。实验时间: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三)研究工具1.《目标和方式价值观调查表》(量表1…  相似文献   
2.
随班就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随班就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随班就读应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的基本理论问题 ,提出建立随班就读教育学 ;关于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与素质教育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的督导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模糊数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1.模糊数学的产生和发展 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一种数学。这里所说的模糊性,主要是指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的“不分明性”,例如“胖与瘦”、“高个与矮个”、实验程序的“简单与复杂”、实验效益的“大与小”等等,都难以明确地划定界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大差异班级的概念以及大差异班级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着重阐述了大差异班级教育的内涵、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教育模式和实施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它既符合国情,是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国际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七五”中期至“八五”期间,北京市在开展盲、低视力、聋和重听以及轻度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这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贯彻北京市特殊教育“九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巩固、发展、完善、提高”一方针,使北京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 问题的提出 道德评价是指运用已有的或正在掌握的道德准则或道德概念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人对自己行为的好坏进行评价叫做自我道德评价。一个人经常去进行道德评价,不仅可以巩固与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行为与辨别善恶的能力,而且会增强自己的道德体会和支配行为的精神力量。可见道德评价在促使人们形成道德信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