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四杰诗歌在唐前期诗风变革中的作用与意义许总一在7世纪下半叶的永徽、龙朔年间,诗坛呈现复杂的交叠与过渡状态。一方面,以许敬宗、上官仪于龙朔三年(663)编成《瑶山玉彩》为标志,唐初宫廷应酬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面,随着士庶界限的打破,宫廷诗人构...  相似文献   
2.
贞元处大历、元和之间,是中唐诗歌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与大历时期一样,贞元时期同样处于大乱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向往中兴成为人们的普遍心态,诗风也表现出对大历诗歌继承与延续的特点。另一方面,经过多次社会变革思潮,贞元文人又感受着大历之后的新的时代气息,求新心态的形成与蔓延,促使诗人各自个性愈益发展,在艺术上普遍表现出对大历委琐诗风的不满,构成艺术风格多向发展与审美情调奇诞变奏,直接启示了元和诗变的到来。可以说,贞元诗歌既作为大历、元和两大阶段之过渡,又表现出自身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正确的态度是应当给“国学”一个准确的定位。“国学”既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独特的学科,也不应使其庸俗化。“国学”的提出,是中国学人在西风东渐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学科重新划分中的应对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国学”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国学”应当是一种学术的定位,讨论“国学”的范围,是学术的范围,而不是全社会,因此,对出于商业目的的大众传媒的炒作应当保持警惕。给“国学”一个定位,给传统文化一个“度”,对近二十几年的文化热进行反思,乃至于对今后的文化取向的选择,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词在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之后,在渐趋雅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正统儒者所接受,理学家也都普遍染指词的创作,且对词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学家词学观与有别于宋词主调的理学词派则又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词学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影响。一般而言,北宋理学家大多对词持坚决否定态度,涉足词的创作者亦少;南宋理学家对词的态度大多较为通达,对具有充实内容并发挥社会功用者甚至大加赞赏,自身也大量涉足词的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回车叱牛牵向北”,各种注本都解作:唐代长安市场大都在城南,皇宫在城北,所以叱牛车回转向北面去。我以为此说值得研究。首先,我们要辨清诗中的方位以及老翁的行状。老翁“伐薪烧炭”的处所是“南山”,即终南山。《雍录》:“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八百里,连绵峙踞其南。”可见终南山是在长安城的南面。老翁“晓驾炭车”向长安进发,直至“市南门外泥中歇”,结束这一段行程时,老翁仍处于长安城的南  相似文献   
6.
读《孔雀东南飞》,人们大概都会被这首长诗闪耀着的反封建的光辉所感动吧?但此诗成于何时,“合葬华山旁”的“华山”所指何处,历代注家的解释,总有些费解之处,而现代研究家的注释,亦多沿袭旧说。现提出我的看法,以求得到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论贾岛、姚合诗歌的心理文化内涵及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韩孟诗派中,贾岛、姚合诗歌创作的个性尤为鲜明,以仄僻寒狭的趣尚与风貌表现出对韩孟派一定程度的超脱,显示出独立一体的特点。贾、姚以诗为生命的存在方式,造成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寒苦委顿的人生与逃避现实的心态,又使其创作局限于极为狭小的视界,表现于诗歌艺术之中,则是寒狭精密的意象构织。这是一种衰世文人命运与心态的典型标志,因而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唐末以后的末世文人无不借助贾、姚诗歌范式而得到心灵的调适与休憩  相似文献   
8.
唐中期的贞元、元和年间,随着传统儒学的全面复兴,以儒家政教文学观为内核的文学复古运动亦蓬勃展开。对此,向来论者皆以建立儒家道统学说的韩愈为此一思潮的最高体现。然而,以韩愈为核心分别形成各以诗、文为创作重点的两个文人群,古文创作主张“文以明道”,诗歌创作则注重“不平则鸣”,儒学观念与法则并未完全规范其诗、文创作。与之相比,在元稹、白居易的诗、文创作中,则不仅体现出儒家文学思想的全面影响与支配,而且在诗歌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崔莺莺家世及行踪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稹《莺莺传》中所述多与史实相符,已基本成为学界共识。但对其中崔莺莺的家世问题,却颇多异说。辨析诸说,以宋人王铚提出经近人曹家琪补正的认为崔莺莺乃崔鹏之女的说法最为合理,只是曹家琪补正本身出现了疏误,所以招致了批评乃至否定。考诸唐人权德舆《崔元翰文集序》以及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所遗留的史料乃至透露的有关信息,崔莺莺确系崔鹏之女,与元稹为姨表兄妹。其与元稹相遇之事,是随母扶夫柩归葬博陵并服丧三年后再返长安途经蒲州之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在刘兰芝被遣,焦仲卿送别时写道:“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这里的“隐隐何甸甸”,课本注为:“隐隐、甸甸,都是车声。”然细玩诗意,车声说似觉不妥。隐隐、甸甸,作为象声词,都是用于形容不甚分明的复合声,如《晋书》有云:“赤气竟天,隐隐有声。”《苍颉篇》“车(车甸)(车甸),众车声。”而此诗中仅有一车一马,绝无此般大声;且歧路悲悽,车轮迟缓,马蹄胸蹰,其声微缓可知。因此,我认为,对于这句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