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浓意深,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无不被它那真挚醇朴的兄弟情谊所感动。诗篇的艺术魅力,除表现在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引人震撼的至诚情感之外,还表现在结构的巧妙安排上。全诗以“忆”为中心,“忆”为主线,句句写“忆”。字字落实于“忆”,把诗人对兄弟的怀念之情表达得  相似文献   
2.
贺知章的《咏柳》是历代歌吟春柳诗作中的佼佼者。它用喻新奇精巧,灵活多样,向来为人所称道。四句诗用了三个比喻句,从头到尾,一以贯之。这在用喻咏物的七绝中实属罕见。诗人运用比喻咏柳,从整体到个别,每一个部位一个比喻。第一句,把整个柳树比成“碧玉”;第二句,把柳枝比作“丝绦”;第三、四句,把裁出柳叶的春  相似文献   
3.
“议论入诗”是宋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苏轼的诗散文化、议论化,但能触处生春,无不如意。被评论家们称之为哲理诗的《题西林壁》以其深刻的哲理、无穷的韵味和横生的理趣著称于世。本文拟就该诗有关理趣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题西林壁》用诗的语言,通过诗的意境将哲学家们须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才能说清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形象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这不能不说是苏公的杰出本领和独到之处。概而言之,  相似文献   
4.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是有名的问答体诗作。文字虽清淡如水,问答艺术却精湛高超。概括起来,可有下列四方面特色。一、用问领起篇首的问,领起全诗。无此一问,就无童子连串的答。第一句的问。更引出二、三、四句的隐性问,为诗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问问答答,促使诗的内容向前推进。全诗由问始,以答终,寓问于答,架起了与众不同的问答式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其精湛的艺术方式构就了游子愁情满怀,彻夜难眠的生动画面。在诸多的艺术手法中,尤以设色和声响突出。枫桥夜泊图的构成,游子羁旅愁怀之情的抒发,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色彩的调动。诗人对游子活动背景的描绘,粗读,只觉顺乎自然,无意雕饰;细研,便感刻意求之,安排精心,你看,“月落”、“霜天”,灰礞礞,暗沉沉,阴惨惨。这些典型的冷色原是为造成该篇黯然神伤的氛围,绘就游子  相似文献   
6.
脍灸人口的《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它开篇突兀,给人留下悬念,令人咀嚼回味,探寻究竟。《江雪》是一首不同凡响的五言绝句。概括说来,它有三奇。一、构思奇题为《江雪》,按照常规,开篇就应直落雪上,可作者把笔锋移开,写“千山”,说“万径”,讲的似乎都是题外事:往日百鸟争鸣的崇山峻岭,莽莽峰峦,却飞鸟绝迹;车马声声,人流如潮的大道通衢,却人踪  相似文献   
7.
景象明晰和景象朦胧的诗篇都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前者构成幽远清淡的意境,后者形成恍惚朦胧的画面。韩愈的《早春》就属于后者。它描绘出早春的特有景色,恰到好处地将早春的朦陇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如醉如痴地领略到早春的新鲜气息。诗篇的朦胧美是紧扣“早春”二字来着笔的。首先表现在草色上。“遥看草色近却无”,远远望去,看不逼真,望不真切,只觉朦朦胧胧,形成一片,让人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