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非之间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两千多年。丝绸和瓷器始终是古代中国与非洲贸易的主要产品。随着历史的演进,中非之间的互动贸易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手段也呈多样化,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古代中非交往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中非关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非之间在相互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在经贸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尽管当前中非关系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总体来看中非关系仍将继续大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代雅典的城邦教育是世界上最早的通才教育。其教育体系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私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层次组成,分别发挥类似现代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雅典教育体系的成功在于,它的目的并非是培养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专才,而是培养从事政治活动的通才——公民。所以,实质上,雅典的教育是一种城邦公民教育,值得现代的人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仅设置于县,而县以下社会公共事务则主要依靠"士绅"来承担。近代化过程中,士绅再也无力继续承担地方各种复杂的公共事务,传统社会功能体系逐渐解体。这样,县参议会作为社会功能的制度化机构随之产生。1939年9月国民政府开始推行"新县制",从而在地方社会中形成一级独立的权力机构和群体——县参议会和县参议员。新县制时期,县参议员群体进一步制度化、组织化,但是,由于社会过渡性的特征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化的变异和国民党政治的腐败,使得参议员群体随之也发生"蜕化"。  相似文献   
4.
对于民国初年议会政治在中国浅尝辄止的失败,本文认为新旧社会转型时期国民大众思想上的守旧、落后,北洋军阀集团的阻抑及议会内部激烈的党争是使议会政治走向毁灭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纽带连接师生,开展共同探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以往教师纯粹说教式的授课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功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