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图片法,提问法,投射测验法,自然观察法对幼儿性别角度的发展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其结果为:(1)幼儿性别确认的发展具有年龄差异性。(2)幼儿期性别坚定性的发展水平不高。(3)幼儿性别稳定性的发展随年龄增长水平逐步提高。(4)幼儿在性别确认,性别坚定性和性别稳定性的发展中性别差异并不显。(5)男孩偏爱与男性认员,女孩偏爱与女性认同。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已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其他形式为补充的智障儿童教育格局;民办智障儿童教育将托养、教育、康复相结合,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师资培训持续、有序,教师学历和职称有所提高,但其专业能力仍需加强,培训方式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儿童记忆的易受暗示性研究还很少,类似测量工具欠缺。在分析现有量表特点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适用于我国儿童的易受暗示性量表,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分为三个子量表,信度和效度比较高;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拟合指数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矫正策略的易操作性和效果的持久性考虑,为减少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教师、父母和幼儿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综合矫正。  相似文献   
5.
贾宏燕 《早期教育》2007,(10):24-25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幼儿园教师访谈发现,尽管当前园本教研正在幼教实践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大多数的教师及园长,对园本教研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园本教研以及园本教研该如何搞仍存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海伊斯科普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在整个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中得到广泛运用.它立足于"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为幼儿创设有效的环境,其中包括时间环境、空间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保障了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实施,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后发外生型的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始终面临古今传统和中外文化的冲突与压力,陈鹤琴将源于中国传统的幼教目标与科学的研究路径相结合,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成为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成功先例。借鉴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现代化体系,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也应以文化的"绵续性"之本确立教育目标,用科学方法建立中国本土化学前教育体系,提高学前教育的科学性,用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方略将学前教育现代化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
对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一般的认识是:遗传因素为学生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起决定作用。这种认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正是学和的个性-这一具有动力调节作用的内容机制,将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整合在一些,共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内化过程,其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过程只有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过程,其目的才能正达到。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20、30年代,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教界面对中国幼儿教育抄袭照搬、全盘西化的情况,主张采用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创设符合中国国情与民性的现代幼儿教育。他旨在建立“中国化的新幼稚园”的相关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有着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塑造教师完美人格是现代社会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而主体性的形成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前提 ,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其基础 ,加强教师个人修养是其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