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给人的生存带来了意义危机。它使人失去工具意义,成为“无用阶层”;人一旦失去操劳,也就失去了意义产生的大地;更为可怕的是,人极有可能被“神人”设计,成为“圈养”的存在。人的生存面临意义危机时,唯有回归自我才能救己,在自我成长中构建价值,由“为他的”向“为我的”价值向度转向,实现人本真的价值,这需要依靠教育来达成。智能时代教育目的要转向使人成为他自己,实现人劳作的艺术化,以使人在智能时代活得更有意义、自由和尊严。同时,人工智能为教育目的的转向提供技术支撑,它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实现了“为我的”学习,建构“属我的”知识,这些都使智能时代必需的自我矗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支持与参与。对于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以教师知识为切入点,分析教师知识与教师课程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出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影响教师课程参与程度,个人知识的“内隐”影响教师课程参与行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教师知识为导向,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路径,包括课程开发知识的获取、课程开发知识的内化,教师知识的共享、课程开发知识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PCK被看作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特有的、最有意义的知识,它不仅开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而且也是研究教学效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思为推动教师PCK发展提供了可能,不仅可以促进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整合,而且能够有效推进教师PCK的扩大与更新。对于反思在教师PCK发展中的有效建构,本文提出教师养成反思意识、反思经验的动态建构、形成反思与行动之间的张力等观点,以为进一步探究教师PCK发展的推动力而思考。  相似文献   
4.
情境是交互作用的产物,交互作用和流动性是情境的本质属性。学习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情境影响着人及学习,学习中的人创生着连续性的情境。情境化学习是指学习者经历情境中围绕学习主题充分与情境互动而引发经验生长的过程,其强调最大化地利用情境中的信息和因素。情境化学习能够为学生素养养成搭建复杂情境,利于学生自主参与,促进高阶复杂心智的发展,滋养着素养养成。指向素养养成的情境化学习需要依托大观念和群体智能来实现,以大观念对情境进行结构化和在互动中建构群体智能是实施情境化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支持与参与。对于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以教师知识为切入点,分析教师知识与教师课程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出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影响教师课程参与程度,个人知识的"内隐"影响教师课程参与行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教师知识为导向,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路径,包括课程开发知识的获取、课程开发知识的内化,教师知识的共享、课程开发知识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成人高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成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育人环节不畅、硬件设施滞后、服务理念陈旧、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成人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我们必须从学生公寓的重要性、规范性、时代性、育人性、娱乐性、健康性等方面加强公寓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人类思想、社会文化也向多元方向发展,作为社会文化的缔造与传播机构,它不仅承担着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并且承担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批判、融合的任务。但是,现如今大学批判精神在总体上出现衰落、弱化等现象,故此寻找和重建大学批判责任刻不容缓。文章试图从制度与人文两方面因素来建构大学的社会批判责任,帮助高等教育重塑社会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8.
教师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对于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提升教师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将教师知识管理融入到教学中,在课堂准备阶段、课堂实践阶段、课后提升阶段分别探讨教师知识管理策略,以达到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吸取外国文化的优点,它既扬弃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节点”,又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这种“扬弃”与“对话”中建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而传承至今。文化传统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日本教育的各教学理论中也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某高校为例调查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结果显示:学生的科学素养处于较高水平,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大学生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发展了解较少;对于伪科学及封建迷信的辨别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程度较低;对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功利取向较强。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育体制、性别差异以及大众媒体传播等方面的影响。建议高校通过建设师资队伍、营造科学教育环境、完善科学教育体系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