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只有让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的心理,并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才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探索我国传统文化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学视角研究了核心价值观文化呈现与转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培育方式,为进一步深化探索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心理转化,重点研究了学校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校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因此,从教育学角度来研究农村中小学图书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深层原因及怎样有效利用的具体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土屋民居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一种宅式建筑,至少到上世纪末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这种建筑里。这种住居方式自人类开始脱离穴居生活建造居室时起就已经出现,延续数千年以至今日。它不仅在建筑史上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价值,而且"代表着一种文明":一种人类生存方式的文明记录和农耕文化的典型范例。土屋民居文化融自然与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意象于一体,集山水田园之美与隐逸文化之韵,创造了现代都市倦态与都市空间狭隘渴求释放的"当然"途径。这一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的双重改造中"瞬间"趋于毁灭,其拯救与保护由于文化研究的历史偏好而被忽视,其开发与利用由于土屋的"毁灭式"消失和现代都市的心灵渴求而孕育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4.
浙商研究中心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浙商研究中心温商研究所并举办了以“温商如何突破约束和跨越障碍”为主题的“浙商研究月度论坛”。在此次论坛上,浙江与温州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媒体提出了不少对浙商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归纳了在现阶段温商如何突破约束和跨越障碍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本土文化中找到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相融合的自然对接点,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将视角转向本国的教育文化遗产,对我国的传统教育资源进行再认识,发掘其中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益成分,并进行改造、发展。这一有益成分也就是实现本士化的载体,它必须根植干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为中国所同有,顺应中国的习惯;同时,又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它不论在旧时代或是新时代都得到认同、利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这种未来的适应性就是也只能是载体本身必然地包含有现代教育理论的意义,即教育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对接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的改造,使乡村直接城市化,村落生活模式进入社区生活模式。生活环境转换引起了文化适应、心理适应等问题。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由传统村落向现代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变革的需要。通过考察温州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居民化”后文化心理认同的现状,采用了TOPSIS (优劣解距离法)等方法对7个社区在婚姻观念的变化等11个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社区间文化心理认同内在关联与特征,为探索有效的乡村文化治理策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面对温州传统产业群体的发展、式微与变异,以及影响温州产业发展与变异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各自关注的焦点.就单个的产业集群而言,更多的是产业群内的产业实体的竞争,从这一点来说温州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调整,急于不同产业间的结构调整;而积极改造影响温州产业发展与变异的主要因素,又将是温州产业合理选择与科学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杜威致力于倡导教育革新,通过培养新一代人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新的文化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达到改造传统社会的目的。改造文化心理是教育变革的基础,借助教育可以从心理意识的底层来变革社会传统,变更心智模式,优化社会潜规则。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使其在高等教育的利益链中处于弱势地位,高职教育凭借近年高速发展的规模势力,努力谋求“地位”突围,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调整已成“弦上之箭”。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的定位、课程、选文以及文学性与应用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无休无止的论争,对教学法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大学和大学生特征的认识,机械地求"新"与套用中小学语文教学法新概念,使大学语文教学走向浅薄,使大学语文的价值不断自我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