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大凡读过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的,或者看过元杂剧《西厢记》剧本以及各地方戏《西厢记》演出的,都很欣赏“西厢记”故事所在的典型环境普救寺;凡是乘同蒲路火车南下经蒲州车站的,都有良机在车上远望普救寺的莺莺塔。“待月西厢下”的妙境就在这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名言佳句的产生,也在这儿。 普救寺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旧城东北约五、六里处西厢村,属于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建立于唐武则天时期(684—704)(王实甫《西厢记·楔子》:“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普救寺原名叫“西永清院”。改名的原因是:“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刘知远派郭威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引文见《中国名胜词典》)。普救寺寺址高兀,松柏满垣。寺曾经宋元明清修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民从古以来就酷爱松树。《诗经》问世,松即入诗。伴随着“岁寒知松柏”、’岁寒三友”等成语的家喻户晓,以及大量咏松谚语的出现,咏松诗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不时地涌现出引人注目的浪花。建国后,我国人民爱松之情有增无减。咏松诗随之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那么,松树究竟凭什么魅力受到我国人民长期的厚爱呢?我国的咏松诗为什么能够久唱不绝呢?我国古今咏松诗里的松树形象有没有质的飞跃呢?笔者试探讨之。  相似文献   
3.
伯夷、叔齐墓位于今永济县境首阳山.光绪《永济县志》卷二十三载:“武王以将  相似文献   
4.
猗顿墓     
在山西临猗县牛杜公社王寮村西门外路旁,有一所引人注目的大坟冢,这就是猗顿墓。猗顿系战国时鲁人,是当时的大富翁。 猗顿所处的时代,到现在巳经两千多年。其间沧海桑田,许多坟墓都已相继泯没,作为他乡人的猗顿墓不仅能保留至今,这是很值得深思的。猗顿的生平事迹,司马迁说:“猗顿用盬盐起”(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另一种说法仍见该文的《集解》。《集解》引用孔丛子的话,说猗顿是“鲁之穷士”,早先,猗顿贫穷到“耕则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语言界的许多学者,相继对“谓”做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广韵》释“谓”:“言也,告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谓”:“盖刑与罪相当,谓之报。引甲凡论人论事得其实谓之报。谓者,论人论事得其实也。”段氏这几句话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在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过程中,“谓”所“言也,告也”,的对象就是“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谓”的研究,不断获得了更大更多的进展。据杨伯峻先生编写的《论语译注》一书  相似文献   
6.
万固寺     
万固寺位于今永济县城西南十三公里中条山腰,是蒲州府著名寺院。古往今来,这座寺院的建筑,寺区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人。《永济县志》赞它“水自石根流出,风从松顶飘来”,流水、阶石、山风、松林在这个对偶佳句里,象一幅风景画,多么招人喜爱。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耿讳迷上了这儿的风光,他以“云开半夜千林静,月上中峰分外明”的诗句,写出了他夜游万固寺的独特感受。云开月升,峰明林静,好一个清新恬静的所在,多么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7.
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 谁料平生臂鹰手,挑灯自送佛前钱。 这首诗是唐司空图《修史亭》诗五首中的一首,是诗人司空图一生坎坷不平的生活写照。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唐河中虞乡人。他是唐末的诗人、诗评家。咸通末,曾举进士,官拜礼部郎中、中书舍人。他在少年和初为官时,自负俊才,胸怀大志,但后来他的理想破灭了。唐代末年,内忧外患,矛盾重重,洁身自好的司空图,辞官归隐于中条山的王官谷,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日与名僧高士笑傲于林泉间。朱全忠称帝,“召为礼部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写过不少自况诗文,《愚溪诗序》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篇仅有四百多字的短文中“愚”字就出现了二十七次,几乎平均十五个字里就有一个“愚”字。通篇或叙事、议论、描写,或举例、用典、无不围绕这个“愚”字。它托物言志,把“余”之“愚”寓于“溪”之“愚”。因此,探讨“愚”字的含义,实为领会全文精神的关键所在。再说,历来对于柳宗元这篇文章的“愚”字,看法就不一致,褒贬长期互有。因此,不佞愿为“愚”字进一解。 《愚溪诗序》的产生,同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状、柳宗元的处境和思想感情等,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