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人认为,张问陶的诗学、诗歌主要受袁枚的影响,也受李白、苏轼的巨大影响.其实,张氏与杜甫的渊源关系最大.因为他在诗中大量引用、化用杜甫的诗句,直接论及杜甫、杜诗达四十条之多,且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与杜诗相似.他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以之自况,并同情其遭遇.他全面、具体地评价杜甫的诗歌,赞同并生发其诗学主张.对此,清人多有论述,近来则罕见涉及,故反思与探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是盛唐有边塞经历且大量写作边塞诗的第一人,其诗艺术高超,内蕴丰厚复杂,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相融合,超时空地关照反思边塞战争与和平,不愧为边塞正声,盛世壮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张问陶出身显宦之家,少有壮志,个性清狂而率真。他虽受释道观念影响较大,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如具有强烈经世倾向,宣传忠孝节义,主张施行仁政,提倡报国从军等。其论诗以抒情为本,重气,贵独创,追求百花齐放,偏爱阳刚之美,即"也能严重也轻清"。其创作最有成就的是时事诗、怀古咏怀诗、亲情爱亲诗及纪游写景诗。比较而言,张问陶与彭端淑、李调元在道德文章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九歌》与《九章》的体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篇幅一短一长,体式一复杂多变一简单,其中“二湘”与“二司命”在篇幅、句式及押韵换韵等方面都相同或相似。因此,推测《九歌》既是据楚民间“九歌”的改创之词,又是倚“九歌”曲调而填写的歌词,即屈原《九歌》是据“九歌”的九支曲调填写的十一首诗歌;进而论证“倚声填词”之法并非起于唐宋或六朝,而是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诗歌体式嬗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二言、四言、骚体、乐府与五七言古体等诗歌体式的嬗变轨迹,阐述了五七言诗体之所以滞后的原因,认为古代诗歌体式的嬗变呈简朴向繁富发展的趋势。其内因主要是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齐言化与杂言化、音乐化与诗化,俗化与雅化,自由化与格律化等多对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问陶是古代巴蜀最后一个大诗人,但昔人多把他看作袁枚的信徒。其实张问陶的诗歌题材较广,取径较宽,既有空灵清新抒写性灵之作,又关心时务,讽谕时事,充满豪气骨气壮气大气,风格空灵飘逸沉郁。张问陶与袁枚二人所处的时代有异,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经历游历不同,所以其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杨慎的《升庵诗话》是明代以前最长的诗话,其内容博大精深。它看似没有理论体系,实际却蕴含着很强的理论性。本文对《诗话》及其为诸多选本所写的序言进行梳理,探讨杨慎的诗歌体式论。  相似文献   
9.
对王昌龄与李白的思想性格及七绝的内蕴与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看出二人之诗题材各有所重,但送别诗都写得很好。在艺术上,李诗长于“淡妆”而显自然之美,王诗长于“浓抹”而又返归于自然之美。淡妆浓抹总相宜,同是七绝“神品”,同是盛唐雄浑秀丽诗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0.
今人多以为张问陶的诗学思想与袁枚相同,且前后始终一致。其实张氏的诗学思想前中后三期变化颇大,前期论诗主张"诗发乎情,情触于遇",特别推崇杜甫以及李白,崇尚清狂大气与风骨,所谓"狂到杜陵甘作客"",清狂才称谪仙人"",大声有骨是奇才",核心当是"大声有骨",但也提到"真"与空灵,为中期诗学的发展嬗变奠定了基础。这种诗学观当是张氏少年壮志与巴蜀先贤影响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