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陶渊明作《自祭文》《挽歌》以降,文人墨客的自挽之辞便日渐增多。明清时期楹联兴盛,自挽联成为楹联中一支奇葩,或抒豪情,或状功业,或叙平生,或戒后人,内容各异,谐趣横生。兹摭拾数联,以飨读者。清代知府杨荣绪为浙江最清廉之官,因开罪上司而被撤职,抑郁而终。临死之前,乃书联自挽:  相似文献   
3.
《殽之战》中“不腆敝邑”之“不腆”,中学教材注为“不体面”。此注值得商榷。“腆”是古汉语中意义较为稳定的一个词。《说文》:“腆,多也。”《方言》卷十三:“腆,厚也。”《广  相似文献   
4.
喝一声彩!     
有理由为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命制喝一声彩! 喝彩的理由,是试题衔接了中学语文教材.这里所说的衔接,不是机械地衔接(2009年重庆卷诗歌鉴赏试题直接将教材<哀江南·折桂令>搬上试卷,设计两道题目,效度大可怀疑),而是有机地衔接.  相似文献   
5.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出句易解,对句难笺。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注“分茶”曰:“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诗文笔记里常常说起,如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一载蔡京《延福宫曲宴记》、杨万里《诚斋集》卷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宋徽宗《大观茶论》也有描写。  相似文献   
6.
“高沙”辨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有一段文字,述其自高邮东行历程: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引文中诸多地名,皆在今江苏北部。南宋末隶属准南东路。惟“高沙”一地,一般历史地理著作失载,遂引发了一些不同说法。对文天祥抵海陵后情形,《教参》之译文如下:到了泰州,往高沙去,常常担心白白地死掉。照这一说法,似乎海陵。海安问,有一被称作“高沙”的地方,文天祥一行曾从海陵启程潜…  相似文献   
7.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中少数长篇对话体议论文之一,集中体现了孟子思想和孟子散文的特色。学习的重点不宜限于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而应在此基础上理解、评价孟子思想和《孟子》的写作特色。将《孟子》单元的教学重心设置于此篇,将此篇的教学思路定位于探究,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侧重整体感知,提出一些有质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一(一)意象分析相同意象的分析。20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首诗的共同意象,但其"寓意"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不同意象的分析。2007年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