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工程师”、“讲师——技师”、“讲师——技工”等双师素质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①教学能力——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合理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②知识水平和结构——具备必需的相关专业和文化知识水平;③实践技能水平——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胜任岗位工作;④工作素质——工作所需的品质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够跟踪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体表现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获得教师系列的技术职称,同时还应具备相应专业的技术技能,获得相应专业的第二系列技术资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运用学习共同体的有关理念,重新探索学习的意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范式,重塑师生关系,转变课程模式和知识向度,从而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教学质量作为教育之根本,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世纪伊始,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社会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面临着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和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得到飞跃性的发展。随之而来,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应如何定位?扩招形势下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一、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定位及内涵(一)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定位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包括人才质量观和教学质量观,涉及到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学质量作为教育之根本,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世纪伊始,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社会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面临着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和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得到飞跃性的发展.随之而来,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应如何定位?扩招形势下如何保证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师教学质量通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设计的高职教师教学质量通用综合评价体系是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集合而成的系统结构,能从教学服务层面上对高职教师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构建符合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开放、动态、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可使学院内部教学质量控制予以系统化、持续化、标准化、公平化,从而达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目的,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对教师工作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探讨了高职教师工作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手段,建立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对教师工作质量作了科学的、完整的、易操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不仅要求行政文化在内涵上不断丰富,在服务功能上不断强化,而且要求行政人员把行政文化内化于心,并使之变为指导行政行为的导向力量。而这种以行政人员的行政意识、行政心理形式而存在的文化是行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规范和引导行政人员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如何又取决于行政文化的承接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文化也是这样,从原始社会只有简单的文字如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发展到更科学的更丰富多彩的文字。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递进状态。这种递进状态对于事物发展变化来说是必要的,没有这种递进,事物不仅处于停滞状态,而且会面临退化甚至消亡的命运。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事物为了求得自身更有利的发展条件而使自身内部结构发展变化,使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递进,这种递进就是事物在求生存发展的压力下而不断获得的一种进步力量的体现。分析行政文化的非递进态势,就是为了揭示行政文化在构建以高效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阳光政府为特征的法治政府过程中的一些内在规律,从而使行政文化更好地为构建法治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