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教育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轼接到谪命惠州时,已是五九高龄的老人了,他本想一个人独赴贬所,但家人不忍,抽泣着要求同行,东坡老翁无奈,只好勉强同意幼子苏过伴随身边,又拗不过侍妾王朝云的哀求,也同意她一齐到岭南去。在宋代,岭南被视为蛮貊之邦,瘴疠之地,年青人尚且会萌生“有去无回”之念,何况疾病缠身的东坡老翁呢!因而,动身赴岭南前,东坡老人在安置长子苏迈和次子苏迨两房子孙于常州之后,即于绍圣元年四月十五日从定州出发前往惠州。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老人一见惠州倒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  相似文献   
2.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是?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就歇。”这是东坡在惠州贬所写的一篇题为《记游松风亭》的小品文,体现了苏轼在宦游逆境中的思想是以佛老思想为主体的。这么说,不是无根据的。小品文中的核心词,一是“解脱”,一是“就歇”。“解脱”的涵义,指甩掉精神上、物质上的所有羁系;而“就歇”,则是说  相似文献   
3.
北宋的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继韩愈和欧阳修之后一代文坛诗社的领袖,百世文人骚客的楷模。不谈古文和古文运动则已,一谈必称“韩、柳、欧、苏”,这四大家的文章各具特色,后来人概括总结成一句话:“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元代人郝经说得最具体,他明确地指出,“唐之文则称韩柳,宋之文则称欧苏。”可见苏轼的文章不但能媲于韩柳欧,而且深远地影响于后世。陆游说得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4.
据可靠史料,苏轼贬谪惠州,前后共四个年头(即从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二日起至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十一日止),实际在惠州仅呆了984天。在这九百多天中,苏轼一而再、再而三前后三次到汤泉旅游:第一次是绍圣元年十二月,同游者是儿子苏过;第二次是绍圣二年三月,同游者是惠州的地方官——太守詹范和博罗县令林汴等人;第二次旅游的时间跟第三次游的隔距仅七个月,即绍圣二年十月,同游者是一位特地从北方到岭南来探望自己的故友。苏轼三次游汤泉,两次在冬天,一次在春天,且次次都进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