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理科教学》1979年第二期王林全同志“用坐标法证明几何命题几例”以及《数学通报》1979年第五期章士藻同志“解析法证题初探”二文,都论及了用解析法证明几何命题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并举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我们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在当前学生逻辑推理和逻辑表达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在高中毕业复习阶段,适当加强解析法证题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几何证题能力,使之熟悉解析法这一有力的数学工具,培养学生“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和方法,并能熟练综合运用它们来解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线束比和三角形面积比方法较为简洁地证明蝴蝶定理的分析,找出了高等几何与初等几何之间的一种联系,为解决一类几何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复习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极坐标的一些基本慨念,熟悉一些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会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会进行两种坐标的互化。复习要点如下。 1.极坐标系。参阅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以下简称“课本”)P174~176。注意: (1)在直角坐标系内,平面内的点M可与其坐标(x,y)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而在极坐标系中,平面内的点与其坐标间却是一多对应的,这是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  相似文献   
4.
波利亚(1887—1985)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他曾以数十年时间致力于“数学探索法”与“解题思想方法”的研究,他的数学方法论巨著《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与《数学的发现》对现  相似文献   
5.
6.
交通事故是运动中人、车、路关系不协调的产物,即车辆在特定的道路上发生了与“力”有关的暴力活动,“力”作用于物体和人体过程中产生的痕迹,必然存留有反映事故发生原因的信息。交通事故的力学属性,决定所有类型的交通事故以及车辆载体附属物的车体部(附)件、人员等都服从于力学规律的支配,事故现场路面、交通设施、建筑物及其他物体遗留的与事故有关的物件印迹,物体表面粘附的附着物质,损坏脱离的车辆零部件、人体抛落在地面上的物品和掉落在地面上的树枝、水泥及石头碎块等物证,都需要拥有专门知识的人,应用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交通事故证物予以鉴定、个化、评估,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侦查方向、重现交通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中学数学教学目的规定,“应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们认为,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能力的前提和手段,提高基本能力则是教学的目的。因此,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基本能力上。下面就最近试教新编高中数学课本第三册(以下简称《课本》)前几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谈谈我们采取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些作法。一、正确处理巩固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第三册151页复习题四第9题(4)小题:“空间有三组平行平面,第一组有m个,第二组有n个,第三组有L个,不同两组的平面都相交,可构成多少个平行六面体?”我省编印的《高中数学第三册题解》是这样解答的: 从m个平行平面中任取两个平面,有C_m~2种取法,从n个平行平面中任取两个平面,有C_n~2种取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学艺术的一门学科,关于"说"的口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现今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学生交际能力的锻炼受到了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开放式的口语交际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农村因为环境、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口语交际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要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减轻过重负担,使学生切实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我们遵循教学大纲关于“……在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内在规律和这些规律的来源”的指示,在抛物线这一大节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抛物线的定义和根据定义推导它的标准方程的思想方法,在单元复习时从一个典型的问题——抛物线的焦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解决这道题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规律加以探讨,进而将问题的条件,结论作适当的演变,便制造出许多同类的命题来。这些题目,前后呼应,有机联系,形式各异、解法雷同、即所谓“多题一解”。实践表明,只要启发诱导得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