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在阶级社会里,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阶级界限泾渭分明。人与人之间等级的差别,便大量反映在人们生活上的差异。这便使古代服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代都有严格的服饰制度,用来显示等级差别,自古代到清代,服饰是用以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志。服饰的色彩、形制、质料和图案花纹等,均有严格  相似文献   
2.
释“得无”应顾及全篇安徽蚌埠市教科所陈章甫曾平东先生《也谈“得无”的用法与释义》一文(《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2期),对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两处“得无”的注释都予以肯定,否定了其他的异解。现略呈管见,与课本编者及曾平东先生进行商榷。庄文中先生在《...  相似文献   
3.
蚌埠一中、蚌埠二中的语文老师勇于创新,开展了语文教改试验。他们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对语文教改试验的总体要求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加强听、  相似文献   
4.
太守与醉翁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曾自称“太守”和“醉翁”,他当时的官职是不是“太守”?他当时的年纪能不能称“翁”?课本均未作出详释,现作简要介绍。 “太守”是战国时期对郡一级长官的专称,秦时称“郡守”,汉景帝时,又将“郡守”更名为“太守”。隋初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