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陶桂洪  宋贽 《考试周刊》2013,(37):55-56
问题教学方法是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分析解决问题为过程,总结问题为终点的一种教学方法。作者具体分析了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展现、问题的讨论和问题的总结四个方面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指出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构核近似的基本原理简单介绍了重构核质点法(reproducing kernel particle meshfree methods,RKPM),关于非线性椭圆方程的Dirichlet问题,结合重构核近似的理论误差估计,研究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RKPM法对于该类问题的解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介绍重构核近似的基本原理和重构核近似的误差估计,研究了基于重构核近似的一阶最小二乘无两格方法对于非线性边值问题解的收敛性.在一阶非线性算子满足强单调,Ljpschitz连续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小二乘无网格对此类边值问题数值解的理论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4.
陶桂洪  宋贽 《考试周刊》2014,(72):185-186
本文分析了中职本基础课程中的制度建设、课程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状态等问题,并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学实践证明了某些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构核近似的基本原理简单介绍了重构核质点法(reproducing kernel particle meshfree methods,RKPM),关于非线性椭圆方程的Difichlet问题,结合重构核近似的理论误差估计,研究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RKPM法对于该类问题的解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为解决问题、寻求答案而提出新的见解或产生新的发现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数学思维的最高境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而,结合部分教学实例对大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