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要使每堂课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功在“三活”。 一、讲活故事,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形象化、生动化。 道德观念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对小学生来说,泛泛无味地讲些大道理,既听不懂,又记不牢,不但达不到目的,收不到效果,反而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厌烦感。为此,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性,把每节课尽可能用故事形式讲活,寓理于故事之中。通过故事中的典型人,典型事具体地、生动地向学生灌输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如五年级《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一课中,介绍了当代青年楷模张海迪的事迹。我就将张海迪的成长过程和感人事迹用故事形式较系统地向学生讲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66 ̄67页。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1分和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2.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1分的长短,从中感受到时间的意义。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以及培养估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有效”是前提,“长时”是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探究的自主性;长时探究是指学生自主地较长时间对感兴趣的“模糊问题”作出有效探究。应用长时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成果共享时的交流能力,让孩子在课堂中体验到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过程,逐步养成优良的科学素养。怎样才能保证长时探究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4.
针对民族院校电子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理念,从精选教材内容入手,运用参与式和任务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等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实践表明,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活动方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恰当的问题思维空间,合理的问题难度,明确的问题指向,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反问、追问,及时作出有效评价。充分挖掘课堂提问之功能,以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有效提问,从而达到有效课堂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一体教育”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我校提出的新办学理念“一体教育”,其主导思想可概括为:协调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把影响学生的各种教育因素凝聚成育人的整体合力;把育人活动的诸要素结成最佳组合;把学校育人过程的各环节沟通衔接,相互配合,形成整体。产生这一办学理念的背景为:1.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教育要以全新的角度审视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全球的眼光和国际化观点的人才是没有竞争力的,是适应不了21世纪需要的。2.国内整…  相似文献   
7.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俗称维纳斯像)自从被发现以后,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尽管她双臂残缺,但仍使人感到完好无损,给人以完整的美感。曾经有人探索两臂的原型是什么样子,试图给雕像配上两臂,但不管什么设计方案,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历史课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论”,是一种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方案、探索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课题及研究形式的选择。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各环节的内涵并认真落实,充分体现“双为主”教学原则,以取得研究性学习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队伍的逐步发展壮大,中专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中专学生的教育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文章在深入思考和分析中专学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专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研究,探索了中专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许多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学生亲身的体验,没有他们积极的参与,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烟云,很难扎根在脑海中。当前,很多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随着对科学探究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真正的探究应该发生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课堂的重心应该是着力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力,提升孩子的科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