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说,正当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醉心于杠杆问题的研究时,叙拉古国王曾责问他:“为什么你的研究只停留在学问的游戏上?你所研究的学问到底有什么用处?”阿基米德立即豪迈地回答:“只要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名句言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丰富的想像力和特有的机智与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主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它是以人性的弘扬为主要目的的全面的教育,主张“非指导性教学”,就历史渊源而论,可以认为它是“学生中心论”在现代意义上的“复兴”,寻求其对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创新教育富有启示性的理论内函,并实现二的整合,将有助于创新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结构,教材结构到教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科学的学科结构是由诸多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定律等按照一定的联系和方法构成的逻辑体系。教材内容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即教材结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结构、学生心理结构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形成教学结构。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深谙学科结构,要精通教材结构,尤其要创造性地针教材结构转化为适宜的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4.
题海和题海战术不是一个概念.题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题海战术却是一种有违素质教育目标、有违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教学行为策略.为了中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物理教师理应对题海寄予厚爱,着力习题建设和习题教学改革,优化练习和习题的设计,进而使教育对象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外教材对“在高温下玻璃变成导体”一节内容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如新西兰教材《Physics》(From6)、加拿大教材《ConceptualPhysics》及新加坡教材《Physics》未对此进行探讨。我国教材一般将其列为初二物理的演示实验,但人教版教材对电源未明确提出要求,物理通报版明确指出其实验电源为蓄电池。然而,美国的《Technical College Physics》一书中的类似实验醒目地指出“电源会伤及生命,注意安全”(这暗示着电源电压必大于36V安全电压)”。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电源提供电压才能确保高温下玻璃变导体的实验成功呢?为此,我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6.
这年月的人们似乎喜欢偏激的字眼.有位叫汪中求的人写了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前些日子,在火车上见一年轻人手拿本名叫《性格决定婚姻》的书正滋滋有味地读着。有一次去外校听课,教室侧面墙壁上贴着醒目的几个大字:“性格决定命运”。某著名中学在招生宣传册中也写道“性格决定命运”。很是令人惊讶,为什么人们偏偏喜欢“决定”这个词汇?  相似文献   
7.
直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构高等师范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按计划向全国推进。高等师范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重构课程体系的严峻挑战。谋求高师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应是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问题。重构高等师范课程体系。转变课程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师范性和学术性的有机整合。在适应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高师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8.
牛顿第一定律作为动力学的基础,分两次出现在初、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却不尽人意,这与当前高中阶段轻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教学有很大关系。本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策略与设计作了探讨,为改变上述现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或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中生相异构想(电路部分)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卷测试表明,中美两国中学生在物理电路部分存在典型的误概念。对比研究中美学生在相应课题误概念的异同,将对两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第33题是一道考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光学题。原题如下: 用焦距8厘米的凸透镜,使一根每小格为1毫米的直尺成象在直径是6.4厘米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显示16个小格,应将直尺放在离透镜多远的地方?已知直尺和光屏都垂直于透镜的主光轴,光屏的圆心在主光轴上,直尺与主光轴相交。该题所附的参考答案认定光屏直径即为象高,因而由放大率公式和透镜成象公式求得u=10厘米。仔细审查原题的题意可知,“屏的直径即为象高”的结论是武断的和片面的。题目仅要求成象在直径是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