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档案〕遂昌县实验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实现"五化"、创建"五优"、"打造"三特"的办学目标,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师资强校"为校之本,把"关爱、合作、和谐、平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把"课程改革,主动构建"作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之间展示无限生命活力的动态发展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倡导动态生成的过程。然而远离文本,随意挥洒地交流、合作、探究,甚至无端放弃文本价值取向的课堂生成误区却普遍存在。在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应摒弃虚假的、无效的、闭塞的和谬误的生成,克服教师主宰与控制、目标的游离与偏差、过程的照本宣科等原因造成的生成误区,努力使教学的预设与教学的动态生成相辅相成,重构诗意的、人性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并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这种引导学生“自悟自得”的教学策略,正是我国语文素质教育传统之精华。所谓“自悟自得”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某只做个引路的人。”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地切身感悟,主动地学习知识。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新知构建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能否建立一支师德规范、业务精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更新知识、掌握知识,优化知能结构,提高专业道德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以适应新课程下新型教师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反思型”教师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要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与时代,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现代教师要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是必然的选择。为促进“反思型”教师群体的成长,应以掌握并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为起点,从而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引导教师在积淀中反思、在研讨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在合作中反思、在日志中反思、在展示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并引领教师将教学反思逐步转化为教学的自觉行为。教师在持续不断的自觉的反思实践过程中。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以“学习+反思”为核心的教师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真正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欠发达地区368名教师为对象(其中优秀教师143名、普通教师225名),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具体的数据,试图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教师的教育科研兴趣的差异,探求教师教育科研兴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科研兴趣在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城乡、性别、不同职称上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教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的第一学历、最高学历及是否领导与教育科研兴趣高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阅读活动过程中,文本价值功能的发掘,往往决定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只有积极的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高屋建瓴式的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潜在性价值;品味咀嚼式的潜入文本,释放文本的建构性价值;适时适度的超越文本,追寻文本的生成性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文本的功能,实现文本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文的关键是习得“语感”,而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是驾驭自如的“课感”。在教学实践中,良好课感的一个基础是对文本高屋建瓴的解读,两个核心是强烈的语文意识和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三个方法要素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指向、教学节奏的准确把握和对课堂生成的即时引领。  相似文献   
9.
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其增添、删改多处,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新旧之别。纵观2011年版课标的改动,可以发现改动最大的部分是前言,而前言中的导言基本是全新的。导言可以说是整个语文课程的总的定位、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教学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小学语文课堂追求的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获得自主健康发展的以及有意义的、体现学习增量的活动形态。借用罗杰斯的话来说,课堂教学大多数“发生在学生脖子以上”,难以触发学生深层的兴趣、情感和思维,课堂因此便会丧失生命活力,学生难以获得知识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以学为本”的语文课堂学习形态追求的就是一种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带着更深思维含量的学习,是学生自主的探索式学习。那么,教师必然是隐藏在课堂背后的,而学生是站在课堂中央的真学习、真过程,掌握真方法、真语言,课堂讲究趣味、情味与文味,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构建起语文的学习体系,教学丰富与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