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汪毅夫与台湾文化研究●黄新宪汪毅夫,1950年3月生,台湾省台南市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现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台盟主委、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在近几年的台湾文化研究领域中,汪毅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广雅书院是洋务派官僚张之洞设立的一所地方学校,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影响十分深远。认真研究这所书院的创设经过及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较为系统的考察。 1 众所周知,张之洞十分重视教育,每到一地任官,必提倡教育,奖掖文教,以兴学为己任。1884年,他调任两广总督,上任伊始,即对当地文教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创设大型书院——广雅书院的主张。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发展两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必须以兴学育才为先。张之洞认为:“窃惟善俗之道,以士为先;致用之方,以学为本。广东广西两省,地势雄博,人才众多,文学如林,科名素盛。惟是地兼山海,东省则商贾云集,华洋错居;西省则山乡磽瘠,瘴地荒远,习尚强悍,民俗不齐,见闻事变,日新月异。欲端民  相似文献   
3.
先秦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数百年间各类人才持续不断地出现,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这一时期正处于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变期,社会的变革需要大批人才。诸候割据局面的出现,也使统治者十分重视网罗人才,为己所用。而一批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想家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主张以量才考核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从而促成了先秦时期人才的繁盛。其中孔子、孟子、荀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系直隶南皮人,晚清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仕宦生活中,十分重视教育,每为官一处,对当地教育事业多有兴革。张之洞关注改善办学条件,认为这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前提,对当时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缺乏适用的教科书和必要的办学经费问题,张之洞进行了许多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适当的解决。一、引进外国新式教科书随着全国各地新式学堂的纷纷创办,旧的教科书已不能适应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秋瑾在短暂的一生中,十分关注女子教育问题,将争取男女教育平权,通过教育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作为长期奋斗的目标和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她痛陈妇女所遭受的种种束缚,提出了“自立”、“学艺”、“合群”的教育主张;她重视报纸和演说对妇女政治启蒙教育的效应;她积极鼓励女子留学,并把留学与反帝爱国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她还热心倡导女子体育。秋瑾是近代对女子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以培养买办和外事翻译人员为主要任务的方言教育(即外国语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洋务派大官僚奕诉、李鸿章等人的倡导和支持下,  相似文献   
7.
王韬人才思想论略黄新宪王韬(1828—1897),江苏苏州人,原名利宾。青年时代曾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有机会接触到西学,拓宽了自己的眼界。1861年春,因同情太平天国革命被清政府以“通贼”的罪名予以通缉。此后,亡命香港。在港期间,协助英国汉学家、英华...  相似文献   
8.
教会大学在复杂多变的中国社会中办学,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关注并研究现实的社会问题,以期能对社会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便成为教会大学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项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和研究的领域,为师生提供了接触并了解社会的机会。教会大学学者对旧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和边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台湾与大陆同属中华文化区域,有着共同的文化源流。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对台湾地区的政治、宗教、艺术、民众心理、信仰、风俗习惯乃至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其中对教育的渗透和作用最为直接。近年来,学术界对台湾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的变迁、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传统文化与台湾教育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断了数十年后,民族文化的纽带亟需重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与台湾关系之密切 ,超过了大陆任何一个省份与台湾的关系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福建与台湾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融之外 ,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融 ,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从明郑时期到清末 ,可称为福建与台湾教育的完全交融期。日据台湾时期 ,交融虽然暂时中断 ,但联系并未停止。抗战胜利后 ,在政治一体化的大格局下 ,两地教育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可称为新的基础上的交融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两岸完全隔绝 ,在教育上没有任何联系。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