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在班级管理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体性、生动性、创造性、开放性为原则,突显个性特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唤醒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巧设情境,重视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细心策划,鼓励探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班级管理的品味,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塑造具有个性特质的人,追求具有个性特质的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2.
一、病态人格品质的表现1.惟我独尊,放纵自我。这种人在班级中对他人漠不关心,心中只有自我,没有集体,随意夸大、放纵自我。2.急躁冲动,固执偏激。这部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常因琐碎小事而大发雷霆,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差,易发生冲动行为。3.敏感多疑,消极悲观。这部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情绪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感染。受到刺激消极悲观,缺乏自信心、进取心。二、病态人格品质形成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污染”。当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在滋生蔓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消极思想冲击着中…  相似文献   
3.
黄生延 《师道》2003,(10):36-36
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家,电话铃就似乎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话筒里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勾起了我对八年前一桩往事的回忆……那年我被分配在乡下一所中学担任高一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不久,学校要开运动会,每人发一套校服,按规定要交65元的服装费。几天内,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前来交钱。星期天的晚自习刚下,我到教室查看学生下课的情况。刚走进教室,几个同学就对我说:“黄老师,小王同学的一百元钱丢了。”小王正在座位上一边哭一边翻弄着书包。经过询问,才知道她把母亲给她交服装费的钱及买菜票的钱装在书包的夹层里,被人偷走了。她告诉我,晚自习…  相似文献   
4.
远和近     
一提到文言文教学,也许我们语文老师的脑中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出现这些概念:文学常识、词句意思、语法知识、落实到位……也许我们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之乎者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好打瞌睡……  相似文献   
5.
一、病态人格品质的表现   1.惟我独尊,放纵自我.这种人在班级中对他人漠不关心,心中只有自我,没有集体,随意夸大、放纵自我.   ……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环节。但不管是开展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要以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基点。这就需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质性的认识,并进行系统地探索与实践,从而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建立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上,以搭建起学生阅读行为和人文素养之间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不仅有传奇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朴实的风格,更有光彩照人的形象——木兰,以及她身上闪烁的真挚淳朴的感情和善良、勇敢、淳朴的优秀品格,寄托了人们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凝聚了美好人性的精华,并成为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精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独创性的改革。如何对新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角色重新定位,对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重新审视,并以人本主义的策略探索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的构建,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项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传统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大都以单独管理者为主,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组织与被组织、领导与被领导,缺少民主与平等,其根本原因是没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们称赞《乐府民歌·相和歌辞》中的《陌上桑》,是汉乐府的一朵奇葩,不仅因为其光彩照人的罗敷形象和感动人心的主题思想,而且更因为其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果我们将《陌上桑》作为诗歌来进行赏析,其高妙的诗法同样会令人叫绝,其中“众宾拱主”的艺术表现手法最为突出。作者在《陌上桑》中是这样描写罗敷卓绝容貌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阅读审美学认为:文本是处于潜在状态的,其意义的生成与开发,有待文本与作者的“双向交流”,因而优秀作品是不会把话说尽,往往要留下“空白”,召唤人们参与其中去“填补”。正是由于有了读者的“再创造”,这样很自然地赋予作品更多的意义和解释,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也应同此理,其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既如阅读审美过程中的作者-文本-读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