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一、振动和波动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振动研究一个质点;波动研究连续分布、相互联系的一群质点·2·图象的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一个振动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各个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以形象比喻为给一个人“录像”;波动图象表示参与传播振动的一群质点在某一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以形象比喻为给一群人“照像”·3·图象的坐标不同·振动图象为“位移—时间”图象,横坐标表示一个振动质点的运动时间;波动图象为“位移—距离”的图象,横坐标表示参与传播振动的各…  相似文献   
2.
说课案例     
课题受迫振动共振(见高一物理新教材第九章第七节P175~178) 本案例由两部分构成:说课稿;与说课配套的教案.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普及性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文章从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施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学到知识技能,而且能培养优良作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说课案例     
课题 受迫振动 共振 (见高一物理新教材第九章第七节P175~ 178)本案例由两部分构成 :说课稿 ;与说课配套的教案。1 说课稿本课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法 ,把教师启发和学生探索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调控 ,通过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自己提出问题 ,经过探索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探索物理规律、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理解有关结论的教学效果。教学流程如左图 :讲这一节课 ,主要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 :( 1)如何推出课题 ,也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需求 ,感到有一种必要 :通过演…  相似文献   
5.
6.
在新编高一物理教材第八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我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中心 ,运用探索性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本节运用探索性教学遵循“提出问题→建立情景 →实验探索 →获取信息 →寻求规律→实际运用 →发现新问题”的循环模式 ,每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他们潜在智慧 ,从而达到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目的。1 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普及性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文章从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施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学到知识技能,而且能培养优良作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人作过一个比方,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没有能源,再好的发动机也无法启动。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在提间时应努力做到: 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和“向”为“学”服务的提问观的表现。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教师还必须认识到,设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扉,获取反馈信息的手段,切忌把设问作为考问学生,甚至为难学生的手段。当学生回答欠缺时,要以宽容、体谅的态度启迪他们,引导学生更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答问心理、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编高一《物理》第八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笔者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中心 ,运用探索性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内容运用探索性教学 ,遵循“提出问题→建立情景→实验探索→获取信息→寻求规律→实际运用→发现新问题”的循环模式 ,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他们潜在的智慧 ,从而达到了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力的双重目的 .1.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了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两处出现U-I图线,一处是“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的“用伏安法测定金属的电阻”,另一处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于这两个实验都使用伏特表和安培表.U-I图线中的U轴上数据对应?的读数,I轴上的数据对应?的读数.因此,这两个实验都可由U-I图线表示,但是图线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各不相同,对应的实验电路图也不一样,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所对应的不同图线,其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