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生掌握汉字的过程有一定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识字需要做到音、形、义三者之间认知结构的综合统一。注音识字法的运用较为广泛,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但在运用注音识字法的过程中,亟需关注和避免汉语拼音喧宾夺主、与汉字之间本末倒置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不仅是课程与教学的时空交集,更是学生获得生命体验的地方。程翔老师讲授的《将进酒》一课呈现了生命发展生态课堂的课堂范式。程老师打破常规,采用了"一读到底"的授课方法,分别以齐读、自读、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诗十二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给予学生丰富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3.
齐韵涵 《中国教师》2014,(11):33-33
<正>国昌于民,民兴于教,非学无以教民,无民何以守国?经国序民,在乎教谕之得失。《学记》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治国之要,一言蔽之。察古今之际,治国有常,从政有经,以义才举官,以贤德谕民。有识者进,无知者退;有识者荣,无知者鄙。古之学者,立安邦之志,辨是非之理,察得失之因,学圣贤之要。知孝悌忠信之义,尊礼义廉耻之德。邦有道则仕,无道而隐,究其根源,实乃背其所愿。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衡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对知识和观点的掌握,更在于课后的反思和内化。"反思"这一概念源于哲学范畴,随着研究者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它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思维的最好方式是"反思思维",并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师是能够在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张伯苓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引导下,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开创的南开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梳理,为当今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