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需要音乐.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需求.它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它不以说教的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启迪、激励、唤醒、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的滋润.因此,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因为"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正如世界上几位著名教育家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强调音乐的审美体验,以音乐的审美价值为核心,已成为当今音乐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首要目标。如何把音乐本质还给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已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任务。为此,笔者在音乐课堂中作了以下几点探索。一、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感受音乐美情境教学能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情境效应”,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情境中间,课堂与情境融为一体,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在上《报春鸟》这课时,可轻轻地用语言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多媒体课件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3.
4.
教育向综合的方向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它的最大的意义是带动教育观念的发展。艺术教育提倡学科综合,以人文主题统领知识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创造等能力。  相似文献   
5.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首先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他们所需的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教学除了传授教科书上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教育要立足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在厘清小学教育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教育发展的条件下,探讨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小学音乐教师须具备的素质,小学教育音乐学(教师教育)高师声乐教师与声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音乐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具有人文属性,它的本质是“育人”。那种把音乐课程当成“唱歌课”、“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课”的做法,违备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偏离了音乐以人的生存意识为核心的轨道,也失去了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因此,音乐课程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1.通过各…  相似文献   
8.
高师声乐教学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声乐教学师资的任务。它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音乐新课程的变化与发展以及高师声乐教学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需要三方面进行考察,在当前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应针对不适应新课程需要的观念、教学体系等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文章从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观,音乐教育有促于道德与美育的和谐发展、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方面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0.
音乐心理教育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以及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施加心理影响并与学生自主构建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通过对音乐心理教育内涵与价值的探索,从转变角色、增强能力、提升素养、注意方法、讲究策略五个方面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