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四篇预案,分别从四个维度展开:第一份预案就开课这一环节而预设了"激趣启课"、"激情导入"、"激疑导入"三种不同的启课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进行"师生本" 的高效对话,在比较中各展风采;第二份预案在对比分析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势后力主阅读应富有情趣;第三份预案则结合课堂教学对文本片断的设计进行有效反思,求解阅读教学的本真; 第四份预案则全面展示教学设计,突出情境设置和情感体验,旨在让情感在情境创设中升华。  相似文献   
3.
孩子一旦进入校园,学校就必须负起责任来。学校对不安全因素如何预防和处理,对不安全因素应该负有怎样的责任,学校面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局面。为此,我们策划了关于校园不安全因素的讨论,论题公布之后,许多教管人士及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讨论,有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经验说方法,有的讲述自己听到、看到或经历的事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陈述观点。短短半月收到来稿60余篇,现从来稿中优选几篇刊出,希望能给校长、老师们一些启发,借鉴“他山之石”,筑起校园安全的坚固长城。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茁壮成长的安全港湾。  相似文献   
4.
编辑提示抓住文本重点段、关键词进行赏析,深入体认居里夫人专心致志的精神并予以内化是这四份预案的共性。透过共性,这四份预案个性尤显:一是取材和表现形式不同。第一份预案撷取的是一位老师对同一内容先后二次授课片断的对比分析;第二份预案选取的是文本的二个重点段,把预设与教学有机结合,课后再反思预设;第三份预案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并进行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第四份预案则从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设计。二是突破重点的策略不同。第一份预案以语言为本,训练为线,把感受文本、品味语言、内化精神融于听说读写之中,旨在让语文课回归其本色;第二份预案则抓住重点词语,逐层引导,步步深入,巧妙释疑,随机生成,意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悟;第三份预案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强化阅读训练,注重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力图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美的熏陶;第四份预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整体勾勒中不忘浓墨重彩,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预设得很细、很全,重在引领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语境,理解“乞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在朗读领悟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感知他饱受饥寒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读懂本,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学生能识记“最、坡、梯、够、修”等生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3.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能整体感悟课,大大提高语言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7.
1.联系实际语境,理解“乞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在朗读领悟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感知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感知他饱受饥寒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龚士丰 《现代语文》2005,(10):113-113
现在要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十有八九的学生会告诉你怕写作文.如果再翻翻学生的作文簿,就会看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子说成人话,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没有天真烂漫的童趣,没有妙趣横生的自由想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存在"为考试作文"的思想,过高要求学生的习作,以成人的角度和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为了满足教师要求,完成任务,要么东搬西抄,找套话假话哄骗教师,要么是死咬笔杆子,无话可写.那么如何打破上述被动局面,提高儿童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作文的权力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读懂文本,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学生能识记“最、坡、梯、够、修“等生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