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1827篇
科学研究   172篇
体育   213篇
综合类   190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操器械技术运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文献资料、图像解析、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对近3届奥运周期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圈操器械技术的运用趋势与规律作了较深入的探寻.结果表明,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数量与类型大幅增加;在与不同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结合中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8-2002年间我国11种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运动各项目科研论文进行分类、分项统计处理,并针对数据的分布以及其间的关系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研究的发展现状及一些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是制约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人体科学的研究较少并不利于我国田径运动的合理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我国田径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开创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审美取向可以提挈为四维:"尚新"、"主用","崇力"、"弘真"."崇力",即"以力为美",是鲁迅审美化"社会话语"的主旋律,是鲁迅关于"美本质"问题的深刻体认,也是鲁迅创作风格的显著征象.鲁迅"以力为美"的审美取向迎应了中国近现代救亡、启蒙的历史使命的吁求,有久远的感召力和型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油船货油装卸仿真模拟装置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V isual C 软件设计工具,开发研制基于大型油船货油装卸系统的仿真模拟装置,以供教学与船员培训之用.探讨大型油船货油装卸仿真模拟装置的应用,介绍系统的结构以及软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名大学生运动员400 m、800 m训练实践的总结分析,初步探讨了高校课余训练中短期内快速提高大学生400 m、800 m跑运动成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远程教育答疑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远程教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及时地运用到远程教育中来有密切的关系,相应地为了保障教育质量,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条件下,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各种辅导答疑方式,如面授辅导、值机答疑、E-mail答疑、聊天室答疑和双向视频答疑等方式。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调查来看,他们对各种答疑的看法存在着一定的分歧,通过分析认为流媒体答疑是解决远程教育答疑的比较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代启蒙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我国近代启蒙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重要的"新民"思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西方启蒙运动的本质和特点的分析,揭示我国早期近代"新民"思想同时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的特点,从而得出近代"新民"思想不能达到真正的启蒙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广延与函盖上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系统的考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变迁不难发现 ,无论在价值观念上 ,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价值取向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分析探讨 ,结合过去单元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 ,简要阐述大单元教学形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比格斯教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教学开始有追求效率化、精确化和客观化的趋势,并把它们作为科学化的标准。这种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的教学具有工具化的倾向,容易使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澳大利亚教学论学者比格斯在批评这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